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四川日报

“四川造”技术被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2年02月23日 09:3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高兴!”2月22日晚,得知自己团队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难掩激动。

  当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文中提到,“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正是杨文钰带领团队历时22年的攻关成果。

  一项成果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杨文钰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没想到国家这么重视这项技术。意料之中是因为当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这项技术可让大豆提高产量的同时,不与其他粮食作物争地。”

  玉米、大豆属于同季旱粮作物,二者间作套种的传统已久,但过去效益不高。经过22年的科技攻关,杨文钰团队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选择紧凑、耐密、抗倒伏的玉米品种与耐密、耐阴、宜机收的大豆品种实行带状复合种植,一般一块田中玉米种植两行,大豆种植2行到4行,这样在实现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

  此外,该技术的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大豆根瘤菌具有固氮培肥作用,每亩可减施纯氮4公斤—6公斤,增收节支400元—600元。

  由于成果突出,该技术连续1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省内外得到大力推广。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也明确提出: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采取该技术在内的大豆扩种予以一定奖补。在1月26日举行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杨文钰进行了交流发言。

  从中央到地方,大豆扩种的信号已十分强烈。近日,我省正式印发《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310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正式下达到各市州。

  高兴之外,杨文钰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很艰巨。今年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该技术,接下来要到各地做好培训和技术指导,让这项技术真正实现稳粮增豆。”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