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成都商报

厄尔尼诺事件已形成 对四川有何影响
2023年11月14日 11:37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日前,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

  11月13日,四川省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科长王劲廷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厄尔尼诺事件对四川气候的影响较为复杂。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四川省夏季降水偏少,区域性暴雨过程偏少,暴雨灾害风险偏低,高温日数偏多,干旱风险偏高;秋季降水北多南少,气温整体偏高,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南部干旱灾害风险较大;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四川省大部易发生干旱灾害,冷空气过程偏少。次年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降水偏多,强降雨过程多发,暴雨风险偏高,高温日数偏少,高温风险偏低。

  王劲廷介绍,四川省地处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内陆冬季风,夏季盛行来自南方洋面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除此之外,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产生的高原季风,对四川的影响也很大,形成了四川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影响四川省气候异常的因子多且复杂,厄尔尼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影响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变暖背景叠加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四川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更多、范围更广。”

  而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预测信息,预计到明春,四川东北部、南部等地区降水较往年同期减少2至5成,此外,明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南部等地偏高1至2℃。

  气温偏高、降水减少,在此背景下四川易发生干旱灾害,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王劲廷表示:“在家应做好防火措施,在野外游玩时,尤其是靠近森林的地方,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以免引起森林火灾。”

  据了解,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是气候系统年际变化中的最强信号。依据我国监测标准,关键区海温指数连续3个月较历史同期值偏高0.5℃,则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持续5个月及以上,则被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其平均发生周期为2年到7年。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自今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5月到10月关键区海温指数呈现快速增暖持续趋势,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0.5℃,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其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即海温暖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闫晓峰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