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多形式开展防减灾宣传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2024年05月12日 13:2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 (刘忠俊 唐华)5月12日,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四川省“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正在成都、雅安、泸州和乐山等地举行,活动将持续至17日。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内不少市民正在参与活动。唐华 摄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内不少市民正在参与活动。唐华 摄

  灾害来临时,怎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成功应急避险?这是一个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话题。为剖析灾难发生时成功避险的经验和警示,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邀请了德阳市应急局和四川省森林消防相关专家制作了“以案说应急用案做科普”成功避险案例访谈节目,以德阳市清平文家沟“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甘孜州雅江“3.15”森林火灾为例,还原灾难发生时的场景,通过对专家和救援人员进行访谈,深度剖析案例,挖掘引导、撤离、救援、安置等方面经验启示,宣传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防灾减灾经验模式,以此增强公众减灾意识,让大家直观了解到灾前“做什么”,灾中“靠什么”,灾后“怎么办”。

  走进教育馆一楼展区,许多参观市民正在观看“坤舆万物—灾害地图文化展”。展览分为全球自然灾害史、中国自然灾害的时空格局、防灾减灾的中国智慧等3部分。参观市民通过地图展示了解神话传说中的自然灾害记录,如《山海经》《水经注》等,还能看到全球密集地震点和全球地震灾害危险性分布图,地图清晰反映了地球板块构造和地震带分布情况,让参观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地震科普。

  雅安活动现场,市民体验婴儿急救方法。唐华 摄
雅安活动现场,市民体验婴儿急救方法。唐华 摄

  “大家好!今天将给大家分享现场应急救援、救护小知识……”雅安城区音乐广场,一堂“减灾兴川”公益大讲堂开讲。许多市民围在科普辅导员身边,按教授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学习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科普辅导员耐心细致地为市民讲解正确方法。

  荥经实验学校学生体验灭火器灭火。四川应急供图
荥经实验学校学生体验灭火器灭火。四川应急供图

  “呜……”12日10时,雅安市荥经实验学校警报声响起,师生们立刻中断了手头的工作和学习,迅速躲到课桌下,用书本或手臂保护头部,低头、弯腰,尽可能将身体蜷缩起来,降低身体的重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风险。

  确定安全后,老师带领学生快速撤离教室。“从警报声响起到学生集合完毕,整个演练仅用了不到3分钟,演习达到预期效果。”荥经实验学校校长钟华称,通过演练丰富了师生们防灾减灾知识,也增强了师生们自救互救能力。

  校园里消防救援人员展示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四川应急供图
校园里消防救援人员展示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四川应急供图

  而在广元青川县,当地聚焦消防安全、燃气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自然灾害、防震减灾等领域,向市民和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并进行现场教学互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和模拟操作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消防救援人员手把手教大家遇到灾害时自己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的技能。“通过寓教于乐方式,学到了心肺复苏急救操作、灭火器使用、火场正确逃生方法等知识。”青川县关庄初级中学何骏峰称。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最关键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青川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柳茂春表示,将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精准直达社会最基层组织“细胞”,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全社会应急反应、自护自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还将开展“馆馆巴士应急科普进校园”“青年说微视频展播”“减灾兴川线上公益大讲堂”等活动,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能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