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5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消委会”)、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成都市消委会”)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共接到124起消费者投诉。这些投诉均指向同一问题:消费者在刷视频过程中,被“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极具诱惑性的信息诱导,进而莫名被扣费798元。令人担忧的是,受害者多为老年人,案件涉及全国22个省市,涉案金额累计超10万元。
经调查,成都灿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伟正耀烨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芳芳园屿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主要投诉对象。投诉者称,家中老人在浏览短视频或短剧时,页面会突然弹出“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输入手机号送会员”等信息。老人点击并按提示输入手机号或验证码后,便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直接扣除798元,购买了所谓的“妙映”APP会员。当老人试图联系客服退款时,却遭遇电话无人接听,或被客服以“会员权益已生效”为由拒绝退款,且所获“权益”与实际扣费严重不符。
进一步梳理发现,这些公司的欺诈手段多样且隐蔽。虚假广告诱导:在知名短视频及自媒体平台,大量投放“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弹窗广告与推送链接,内容虚假,只为诱导消费者点击进入下一级页面。
强制授权与信息收集:消费者点击广告输入手机号后,页面自动勾选“我同意”的电子告知书或电子协议,之后系统诱导消费者下载APP或进入小程序,并要求授予“读取短信”“读取相册”“读取通讯录”等手机隐私权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隐蔽自动扣款:借助人脸识别支付或自动填写验证码的方式,实现自动扣款,金额多为798元,若消费者重复登录,还会被重复扣款。
客服推诿与胁迫:消费者反馈问题时,客服电话常无人接听或被标记为骚扰电话。当消费者向支付、视频平台投诉后,“妙映”客服仅同意部分退款,但要求消费者必须撤销投诉举报。
四川省消委会指出,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网络生态不熟悉、防范意识薄弱、贪图小利的特点,精心设计陷阱,通过人脸识别、免密支付等绕过支付安全屏障,严重侵犯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对此,四川省消委会发出消费警示:一是提醒消费者拒绝“赚钱”“红包”等诱惑,谨慎点击不明信息,仔细查看页面有无隐蔽扣费条款,不轻易输入手机号及验证码;二是建议定期检查支付工具的自动扣款和免密支付功能,谨慎开启人脸识别支付,牢记验证码等同于支付密码,不向他人透露;三是呼吁家属帮助老人关闭手机广告推送,安装安全防护软件,讲解常见诈骗手段,提醒老人勿随意下载陌生APP或点击不明链接;四是强调消费者若遇诱导扣款,应立即保存信息截图、扣费短信、支付记录等证据,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退款,若协商不成,可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权。
四川秉鉴律师事务所黎六娅律师认为,涉及投诉的三家公司运营的“妙映”APP及相关推广行为,存在诸多违法情形,严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广平台若未尽广告审核义务,支付平台风控存在漏洞,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