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c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药监三维发力 破解医药产业崛起密码
2025年10月09日 19: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9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近日,十余家中央、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成都医学城,实地探访当地医药企业。采访团通过成都医学城这一产业样本,探寻四川医药产业创新活力之源,解码四川省药监局以监管促规范、以审批提效能、以帮扶助发展的实践路径。

成都医学城一角。四川省药监局供图

  监管创新织密“安全网”破解成果转化梗阻

  “过去搞研发像‘闭门造车’,临床需求摸不准、合规标准吃不透,现在有了协同平台,创新路走得又稳又快。”四川兴泰普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向采访团展示“川渝医疗器械领先用户社区”时感慨道。这家聚焦眼科与医美赛道的企业,曾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生产合规性不达标等问题屡屡碰壁。

  这样的困境在医药行业并非个例。医药产业创新具有“临床导向强、技术壁垒高、监管标准严”特征,传统模式下临床、科研、企业、监管间的信息断层,常导致创新成果“躺”在实验室。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6月4日,四川省药监局联合重庆市药监局,在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下,上线“川渝医疗器械领先用户社区”。该平台按专业设肿瘤、影像等15个方向,集成临床痛点搜集、成果发布、闭门会等功能,嵌入“春雨行动”转化模块,实现从创意到上市的全周期服务。

  不仅如此,四川省药监局还推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监管,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与产品注册体系核查“二合一”,避免重复核查。2025年8月上线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新系统,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带入、范围智能关联、事项联办,进一步减负担。“监管不是枷锁,而是创新的‘安全网’。”四川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所有创新举措均以保障药品安全为前提,旨在以协同生态破解产业转化“中梗阻”。

  审批提速打通“快车道”政务服务效能升级

  “18分钟完成申报,当天拿电子证照,以前想都不敢想。”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企业成立研发部后,审批事项增多,但流程耗时反而减少,这得益于药监部门的审批改革。

中央及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药企了解情况。四川省药监局供图

  此前,“两品一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审批因材料多、流程长、往返跑,成为企业发展痛点。对此,四川药监双管齐下:一方面梳理2019-2023年上万份许可备案数据,编印分析报告优化流程、减免材料;另一方面升级许可备案系统,实现全环节在线办理,推行电子证照、签章。“审批改革省下的时间,全投入研发了。”明欣药业质量负责人说,如今材料减免近三成、审批流程较改革前提速超五成,多数事项全程网办。此外,川渝两地联合推出6项“川渝通办”事项,方便企业跨省经营。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新核发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430张,有效期内总量达3992张;电子证照覆盖率100%,企业查询、使用“零跑腿”。

  精准帮扶培育“生态圈”赋能企业全周期发展

  在助力医药产业发展中,四川药监除坚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更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按企业发展阶段提供精准支持,为初创企业送政策培训、技术指导;为成长型企业搭资源对接桥;支持龙头企业向平台化发展。

  成都医学城的通德药业,便是帮扶受益者。“申报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时,卡在成果梳理环节,药监部门主动协调专家上门指导,帮我们攻克难点。”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通德药业的智耀通®创新药物CDMO中试平台,不仅是省级重点平台,还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孵化90多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助力18个产品中选国家集采,这背后是“研审联动”机制的支撑——药监部门提前介入研发,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中央及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在成都医学城参观。四川省药监局供图

  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等园区,四川药监还通过建立“企业需求清单”“服务事项清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并针对研发痛点,不定期举办“理论+实操”培训,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夕阳下,成都医学城的生产车间依旧繁忙。参与探访的媒体人纷纷表示,一天的走访不仅看到四川药监“监管为民、服务发展”的实践,更看到四川医药产业向“中国造、全球新”迈进的坚定步伐与广阔前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