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0日电(吴平华)近日,乐至县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这座地处成渝经济走廊黄金分割点的明珠之城,以“民生温度”检验创建成效,以文明情怀绘就城市文明的生动图景。
细微之处见真章,市容品质提档让城市向美而行。乐至县采取“问民需+议民事”方式,着眼群众所需所盼,聚力办好“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创新“公园广场+夜市”模式,摸排划分划定潮汐市场28个、便民摊区30处,完善小区配套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建设16处,63个老旧小区270栋房屋焕然一新,改造公厕(新建)13座,新建景观式公交站亭45个、便民招呼站121个......解决群众身边“民生实事”1680余件,优化配置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城市有机更新逆向生长。
细微之处显温度,文明实践赋能让市民乐享生活。乐至县持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高效整合利用资源,推行集中示范、高校结对和点单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发挥“20爱心集市”、“乐育新苗”川剧文化传承、“未来之星”成长加油站等40余个文明实践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激活文明“神经末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实践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细微之处谋长远,智慧城管提质让治理高效便捷。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乐至县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大脑”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作用,整合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管理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一网统管”。开通“全民随手拍”功能,引导全民参与,实现城市占道经营、噪音油烟污染、环境卫生问题“随手拍、及时传、快速办”的良性循环,有效增强市民参与感和获得感,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当学生的自行车骑过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当大叔们在口袋公园边喝茶边下棋,当阿姨们在改造后的天池公园跳起广场舞……这些细微而真实的改变,正工笔描绘着乐至人民的幸福生活。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乐至县将“人民幸福”作为发展坐标系的原点,努力打造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