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8日电 (朱索 张湖)泸州市应急管理局18日透露,该市抢抓汛前黄金时间,全力以赴扣紧“防救”安全链条,筑牢防汛“安全堤”。

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位于长江支流沱江和濑溪河交汇处,这些年来,一到汛期,周边居民、商户等都会受到洪水影响。“以前汛期一下大雨就睡不好觉,害怕被水淹。现在好了,大坝修好了,再也不担忧了。”居民们谈到的堤防工程是沱江左岸已完工的龙马潭区胡市场镇段堤防工程。该堤护岸总长1640米,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保护区域面积121亩,保护人口1.2万人,右岸衡重式挡墙769米、左岸护坡式411米,主要保护胡市镇工程河段两岸居民、学校、酒类企业0.8万人。
2024年计划实施5处中小河流项目,拟新建堤防20公里,河道疏浚20公里,全力筑牢百里河岸安全屏障。“组织人员把所有渠堰都进行了清淤疏浚,除用于春灌放水外,还可将降雨和山水都拦到田土或山坪塘里面去。”天仙镇清凉村干渠边上,纳溪区水库管理站唐义金正带领村民对马庙水库渠道进行清淤除泥。

“雨前排查,雨后也要排查,平常看不见的隐形风险,都会在雨后暴露出来。”泸州市灾害救援调度中心主任蒋煦称,2024年以来通过区县自查、市级安全督查等方式发现问题287个,抢在汛期前已完成问题整改233个,正在整改54个,均已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
桩木、编织袋、救生衣……走进水尾镇青杠村防汛物资仓库,各种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品种齐全。2023年洪灾后,原本放在水尾镇仓库的部分防汛物资前置到了青杠村物资仓库,旨在缩短物资调用时间,尽快将物资送到救灾现场。像水尾镇青杠村物资仓库这样将物资前置的例子,在泸州市还有许多。为缩短物资调用时间,泸州市已前置了救灾物资14393件(套)。
为备足、配齐救灾物资,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还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总体预案和暴雨洪涝巨灾专项预案,设立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仓库98个,储备帐篷、照明灯、防寒服、应急包等救灾物资54万余件(套),确保储备物资能够满足启动二级响应需求。

为切实做好强对流天气和汛情来临的准备工作,泸州市举办了“防灾减灾救灾暨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水旱灾害防范应对业务培训班”,剖析典型灾害案例处置要素,分析隐患排查、叫醒叫应等关键环节应对要点,为一线灾害“三个责任人”“充电赋能”。
与此同时,泸州市还重新修订了《泸州市暴雨洪涝巨灾应急处置预案》,举办大小各种培训、演练近400场,确保“上有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同时,提高各级救援队伍突发性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确保灾情一旦来临,能做到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