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纳溪:打好防汛“主动仗” 铸牢发展“安全堤”
2024年07月16日 16: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6日电 (王超明 胡小燕)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多发,泸州市纳溪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未雨绸缪、闻“汛”而动、通力协作,打好防汛“主动仗”,筑牢汛期“安全堤”,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雨绸缪下好防汛“先手棋”

  7月8日纳溪区气象台发布连续强降雨天气消息,区应急委办连续强降雨风险预警提示单,全区各级各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情、水情变化,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准备。

  强化灾害监测预警,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关键。

  纳溪区加强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研判预警,建立会商制度,组织气象、水务、住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防汛情况,切实做到雨情早预测、汛情早防御、险情早排除、灾情早救援。

  信息高效流通是提升防汛工作效率、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纳溪区建立完善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现地预警等多阶段多方式预警体系,建立分级分类“叫应”机制,充分运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指令性预警,第一时间到岗到户到人,确保“发得出、能收到、看得懂、叫得应”,牢牢把握住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防汛工作需下好“先手棋”、打好“准备仗”。早在汛期前,纳溪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领导在岗值班制,健全区、镇、村三级防汛抗旱组织体系,修订完善水库防汛抗旱、安全管理、防汛抢险等应急预案,建立“三人一屋”指挥机制台账,调整“三单一书”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干部党员包群众的包保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将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形成防范应对合力。

  纳溪区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成立了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役军人、民兵组成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208支、4200余人,加大编织袋、救生衣、铁锹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并全部靠前布设,确保突发情况可随时调配。同时不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隐患排查,打好防汛“主动仗”

  “刚巡查完水库的水位,没有发现异常情况。”7月11日,在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观竹岩水库,安全管理员巫贵寻像往常一样,认真查看水库水情、水位,全面细致检查坝体是否渗漏、溢洪道是否畅通、闸阀是否正常运行,并做好详细的巡查记录。

  隐患排查,是防汛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纳溪区组织6个防汛减灾工作督导组对全区38座水库、28座小水电站、6处河道水闸、46处山洪灾害危险区、10处涉水在建工程进行全覆盖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近100处,立即责令相关部门整改,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及水库水雨情设备设施维修养护,完成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山洪灾害危险区“三个责任人”入职培训,实现各责任人从“有实”到“有能”转变。

  强化演练,铸牢防汛“安全堤”

  “全体村民请注意,现在持续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二组全体村民到罗东村党群服务中心集合……”近日,纳溪区丰乐镇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一场防汛抢险等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情景+实战”演练,进一步增强了防汛抢险队伍联合作战能力。

  演练中,抢险队员闻令而动、快速反应,有的队员敲响铜锣、手摇报警器的方式发布预警,挨家通知、动员村民转移。有的队员紧张有序地用麻袋装好泥土,搬运至水库坝顶,按照专家的指导,沿大坝顶靠防浪墙码放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大大提高了水库防洪能力。

  应急有方,才能临危不慌。

  近段时间来,纳溪区各镇(街道)陆续开展水库防汛、山洪灾害等应急演练。演练模拟辖区内普降大暴雨,发生洪涝灾情和地质灾害险情,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设立现场指挥部,科学设置会商研判、紧急撤离、应急救援救护、抢险处置等科目,转移救援、地灾防治、交通管制、应急抢险、医疗救治、后勤保障、技术支撑等组各司其职,迅速展开行动,确保群众能够快速安全有序转移至安置点,为推动纳溪高质量建成现代生态新城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