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陈敬蓉)近年来,罗江区围绕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目标,认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采取五项有力措施,促进罗江区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罗江区就业促进工程”入选全省100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优秀案例,罗江成功创建德阳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
坚持高位推进,加强组织保障。据了解,为了高位推进全区就业工作,罗江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三张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模式,分管副区长定期组织对就业工作进行研判和协调推进,督导落实。此外,罗江区人社局、教体局、退役军人局等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村(社区)均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压紧就业工作责任。
坚持系统思维,健全服务体系。坚持把阵地建设放在首位,真正实现“五保障”,目前罗江区已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圈,建强服务阵地。在该区7个镇93个村(社区)建立基层就业服务站(室),并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实现有人员、有场地、有职责、有制度、有经费的“五保障”就业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渠道,构建起“城镇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业服务圈。此外,罗江以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新建“龑江·大学生就创服务空间”,系四川省人社系统首个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服务站;罗江区万安镇奎星阁社区打造的党建引领“1+7”人社生态载体,建成德阳市的社区样板;罗江区金山镇家和社区围绕服务产业发展集聚人才,建成德阳市第一个就业文化公园;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建立千亩产业带就业帮扶基地;罗江区万安镇金雁社区围绕服务科教新区,建成创业带动就业示范社区。不仅于此,罗江还将服务平台扩展至产业园、产业带、商圈以及重点企业,新建企业用工人力资源市场1个、企业用工信息对接直联站6个、新就业形态零工市场1个、农业技能培训学校1个,服务供给更精准、更便民、更快捷。
坚持以人为本,聚焦重点群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重点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认真开展好送补贴促用工、送岗位促就业、送培训促技能、送服务促引才、送政策促留罗等“五送五促”活动,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措施。出台《支持本地院校毕业生留罗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等若干措施》,即将出台《支持青年人才“慧聚罗江”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人才留罗就业创业,破解“招人难、留才难”的问题。出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建立罗江区技术技能人才“共享库”,发布“共享人才”名单,缓解小微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构建需求牵引供给有效机制。建立《罗江区就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解决服务企业人力不足、不精准不及时的问题;建立《罗江区高校联盟工作机制》,解决各院校联系不紧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罗江区季节性用工工作调度机制》,解决劳动力散乱、资源配置率不高的问题。深化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机制。强化“政、校、企”三方协同,今年新启动校企合作项目5个,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8份;新建高校、企业共享实训基地3个;新建企业大学生实习基地5个。
坚持目标导向,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罗江区扎实开展好企业招聘、劳务品牌打造、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程、创业载体创建工程,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1-7月,罗江区城镇新增就业2294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78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4人,开展线下招聘活动4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开展技能培训914人,支持创业项目56个,兜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550人,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下一步,罗江区将进一步优化就业促进工作体系,推动建立“大就业”工作格局,突出“夯基础、强服务、助发展”的工作导向,研究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相关政策举措,推动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