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华西都市报

拍摄上千张国宝照片“熊猫小姐”金勖琪去世
2024年10月21日 09:50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曹惠君

  10月17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网站获悉,该馆资深馆员金勖琪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13日23时在成都逝世,享年91岁。

  金勖琪是新华社第一代“熊猫记者”,她身挎相机与大熊猫亲密“接触”六年多,公开发表了一千多张大熊猫照片,把大熊猫介绍给全球的读者,被国内外的朋友亲切地称为“熊猫小姐”。

  野外追踪大熊猫6年 首次拍到“醉水熊猫”

  金勖琪是成都人,1952年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四川分社工作。

  从1979年开始,有6年的时间,金勖琪深入川西的高山密林,和科研人员一起追踪野生大熊猫,记录和报道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育繁殖以及人们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珍贵照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境内箭竹大面积开花枯萎,大熊猫面临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当时母亲跟着当地人去大山里面去找大熊猫,用镜头记录下人们合力营救大熊猫的过程。”金勖琪的女儿范星回忆说,“外国媒体也看到了她拍摄的这些大熊猫的珍贵影像,对北京总社那边说‘她才是真正的熊猫小姐’,于是,她就有了‘熊猫小姐’这样一个称呼。”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金勖琪曾回忆过自己在野外拍下“醉水熊猫”照片的经过。

  那是1980年,金勖琪在平武县王霸楚林区的密林里,悄悄尾随一只大熊猫。刚开始,一行人还害怕野生大熊猫攻击人,后来,大熊猫一屁股坐下来,摊着胀鼓鼓的大肚子,不动了,甚至脾气好到面前的枝叶被人拨开也不生气。金勖琪就这样为它拍下了难得的影像。

  事后,她才得知这是一只“醉水熊猫”:熊猫喝水时,在平静的水面,它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还有另一只熊猫在喝水,于是就拼命抢着喝,直到胀得动弹不了才停止。金勖琪也成了首位在野外拍到“醉水熊猫”照片的人。

  退休后仍心系大熊猫 整理照片自费出版画册

  退休后的金勖琪也心系大熊猫,2007年,她精心梳理了自己多年来拍摄大熊猫的特殊经历和照片,自费出版画册,唤起人们心中对大熊猫的爱怜和关怀。

  如今,大熊猫已经成为了四川的一个火爆IP,大熊猫经济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她常常跟我们念叨,说现在四川和成都对大熊猫的宣传和推广做得非常好,越来越多的人来成都看大熊猫,她真心感到高兴。”范星说。

  虽然金勖琪因为大熊猫被大家熟知,但她充盈的一生,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大熊猫只是她的作品的冰山一角,从1956年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她一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业、农业、文化等等,拍了很多照片,可以说见证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四川的发展变化。”范星说。

  家里数千张珍贵底片 别人有需要她就拿出来

  在2023年底,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为金勖琪和另外两名女摄影家举办了“时代缩影·那时花开”摄影展。“母亲拿出了很多珍贵的作品,她自己也很开心。”范星说,在母亲的家中,还保存着数千张珍贵底片、几十本当年的采访本,以及和国内外编辑、宣传人员的往来信件。

  三个月前,金勖琪因病情恶化入院,在状态还不错时,她还念念不忘家中的那些底片。“以前,只要别人有需要,她就拿出来,也不在乎稿费。”在范星看来,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会为自己的付出而开心。

  2023年12月,金勖琪收到了四川省文联授予的“四川省从艺70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纪念章”,“这是对她一个很大的肯定。”范星说,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丧事一切从简,但她想用另一种方式纪念母亲,“她的那些底片,都是深入到各地拍下的鲜活的历史场景,凝聚了大量的心血。我想把这些底片整理出来,为她出一本珍贵画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