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游仙这位68岁老人已为2万余人义务理发
2024年11月04日 16: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朱刚 汪邦坤)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在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社区,有这样一群人,成为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他们带着自己的理发设备,为附近老人义务理发。

志愿者正在为老人理发。 游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来理发的老人越来越多,参与义务理发的志愿者也多了起来,“我们都是被钟大姐的精神感染到了,所以也加入志愿服务队,帮助别人让我们很充实,一家人都充满正能量。”

  群众口中热心的钟大姐,叫钟玉琼,今年68岁。从2008年开始,16年的时间里,钟大姐为2万余人(次)义务理发。

  “2008年6月2日,到新桥片区开始志愿服务。”“2018年12月28日,早晨6点出发,到观太敬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2020年4月18日,到碧水公寓为一位90岁的老党员理发。”……4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这位68岁老人用脚步丈量的公益服务之路。

  1989年,钟玉琼前往广州学习理发技术。回到绵阳后,钟玉琼开了家理发店,别的理发店收费几元钱,她收费0.7元。1999年,钟大姐将店面搬到了绵山路社区,物价上涨,同行们收费涨到10多元,但她始终维持在2.5元左右。

  开理发店期间,钟玉琼一直坚持低收费,甚至对于一些低收入的群体实行免费理发。“不是手艺不行,我带出的徒弟少说也有两三百人,其中还有广元、广安、南充等地来的。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学好手艺前一定要学会做一个好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钟玉琼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一年,就在我的身边,有人在灾区志愿服务,干着‘大’事情,还有很多普普通通和我一样的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别人都可以,我也可以!”2008年6月,钟玉琼毅然决然地关了自己的理发店,开始了一个人、一套理发工具、一个插线板、一个饭盒和一瓶水的公益理发“流浪”之旅。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 游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华小区的居民王大爷,已90岁高龄,长期生病无法下床,钟大姐为他翻身、帮他理发,一坚持就是六年。绵山路社区李奶奶,行动不便,理发成了难题。钟玉琼听说了这事后,就主动承担下了这个责任,每次除了理发,她还会陪老人聊聊天,这一陪伴就是5年,直到李奶奶离开人世。还有很多老人,几年前走着到义务理发点理发,后来被人用轮椅推着来,再后来就是钟玉琼上门理发……

  “她付出的太多了,她对家庭、邻居、社区都是热心肠。”在钟玉琼居住的银峰小区,邻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老师让写有关家书的作文,奶奶没有给我写过信,也没有说出什么高大上的‘金句’,我就写奶奶做志愿的故事,我觉得她的这些故事就是最好的家书,值得我们一直读下去、传承下去。”钟玉琼的孙子王志恒自豪地说。

  2014年,因为娴熟的技术、周到的服务,钟玉琼不仅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誉,日积月累,这份善举还感染了更多的人加入,他们和钟玉琼一起组建了夕阳红爱心义务理发队。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和大家一起,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既帮助了他人,也快乐自己!”说起爱心义务理发队,钟玉琼表示:“现在还有20多个人,以前我们人多,现在这些人都老了年纪都大了,人家有的学会了回去给家里人或者家附近的人理发去了,学会的就走了,新的又来了。这十几年前前后后来参与义务理发的大概有三四百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