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1日电(吴平华)美容卡、课程卡、健身卡……你有没有因为各种预付消费优惠办过这些卡?近年来,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消费者预先充值,后由商家向消费者兑付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消费模式日益普遍,这种预付式消费往往比较实惠,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优惠的背后也伴随着风险,现实中常常出现办卡容易退卡难、服务质量不到位、商家“卷款跑路”等问题。如果你有此遭遇又该如何维权?近日,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就审理了有关预付式消费纠纷的案例。
美容机构店铺虽已转让 但应退回未消费服务费
市民王某半年前与某美容店达成服务合意,约定某美容店为王某提供美容养生服务,期间王某先后向某美容店支付7540元服务费用。后某美容店店铺转让,王某与某美容店多次沟通退款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美容店退还服务费6192元,并承担法律维权费用1000元。
法院认为,王某与某美容店之间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结合王某提供的账单详情、消费记录、产品使用记录等证据,可以认定双方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王某已缴纳服务费,某美容店应当履行其义务,但某美容店现已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导致王某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王某有权要求某美容店退还相应服务费。法院据此确认王某未消费金额为3942元,故判决某美容店向王某退还服务费3942元。
培训课质量与宣传不符 应退还培训费
2023年7月21日,黄某某向某教育培训公司支付培训费5980元购买学历教育提升课程,并签署服务协议。培训期间,黄某某发现某教育培训公司提供的课程和服务质量与售前宣传不符,无法达到承诺的学习效果。2023年7月28日,黄某某向某教育培训公司提出退费申请,未收到回复,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教育培训公司退还5980元培训费。
法院经审理查明,该教育培训公司承诺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为黄某某提供课程咨询、安排针对性面授课程或网课,并按照课程进度为黄某某提供复习资料,后黄某某发现公司安排的课程与自己所报考院校及科目关联性不大,且黄某某针对课程及考试向培训公司咨询问题,并未得到工作人员及时答复。法院认为,培训机构应当按约提供与宣传相符的课程和服务。现某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和服务质量与售前宣传不符,黄某某可以申请退费。
随后,在法院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某教育培训公司履行了向黄某某退款的义务。
法官提醒:市民在消费时要保持理性,谨慎选择商家,付款前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和保留书面凭证等,面对预付式消费带来的纠纷,应及时依法维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