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南充蓬安: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幸福成色
2025年01月17日 10: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7日电 (彭圣洲)据南充市蓬安县文化馆16日消息,在2025年南充市舞龙舞狮集中展演中,蓬安县龙舞队和狮舞队分别获得舞龙组、舞狮组一等奖,连续3年折桂。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蓬安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活化保护利用古建筑,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文化演出活动,创新文化传承形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民间艺人在南充市蓬安县表演舞草龙。 彭圣洲 摄

  金龙、银龙、板凳龙、彩狮、高跷狮……谈及非遗中的“年味”,舞龙舞狮闹新春,应该是记忆里最热闹温馨的画面。在2025年南充市舞龙舞狮集中展演中,蓬安县在舞龙舞狮闹中融入现代创新元素,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非遗要实现传承创新,就要跟上时代节奏,不断蜕变。川剧变脸是非遗项目之一。近日,2024年四川省十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精品名单出炉,蓬安县《“唐氏”川剧变脸女孩和她的蜕变》入选。

  近年来,蓬安县多措并举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通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等措施,按照门类,逐步建立和完善非遗项目名录,活化利用非遗,探索“非遗+旅游”新路子,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相如故里”是蓬安倍加珍惜的文化IP。自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以来,蓬安县紧紧围绕构建研究体系、创作文学精品、策划品牌活动等方面,持续放大历史名人效应。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唐晓零介绍,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相如故城,是蓬安古县城旧址,作为州县治所,有1500余年的历史。相如故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存单体古建筑50余栋、面积1.25万平方米,保留有文庙、武庙、玉环书院、潜庐等7处省级文保单位,现存59棵200年至3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

民间艺人在南充市蓬安县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钢花”。 彭圣洲 摄

  “相如故城保留了古代相如县的传统格局和汉风古韵,经历了漫长的建设、损毁、修复之路。2021年,在司马相如诞辰2200周年之际,修复重建后的相如故城焕新亮相,正式开城迎客。2023年,相如故城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唐晓零介绍,相如故城还入选四川十大诗歌之旅线路、嘉陵江十大旅游地理坐标,“如今,相如故城古建筑群连片区域又入选四川省2024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名单。”

  推进相如文化传承创新,蓬安县积极构建相如文化研究体系,成立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举办以“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等为主题的相如文化研讨会、论坛、年会,创办印发《司马相如研究》《相如风》等刊物120余期,整理出版《天下文宗司马相如》《纪念古相如县建县1500周年暨国际相如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等图书20余种,形成“司马相如与蓬安”等方面研究成果论文160余篇,持续增加“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话题热度。

  与此同时,蓬安还坚持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相结合,推出相如大讲堂、“司马相如杯”全国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司马相如杯”中华辞赋大赛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司马相如雕像、司马相如故事墙、汉阙等文化地标,让相如文化“活在舞台上、走进校园里、融入生活中”。

  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心”又“走新”,蓬安县还将“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春节、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让传统节日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