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4日电 年关来临,青白江民生微事也迎来了群众的“年终考”。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把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组织开展民生微事“我来评”、“我来看”活动,以“优推次退”方式,提升人民意见建议转化质量。首批服务事项通过“青民亲”线上评估和线下评估,共征集2000余名相关群众意见,总体满意度99.8%。

“以前去镇上赶集,要去清泉场镇真是麻烦!得花差不多二十块钱雇车或者骑车,还不安全。相比之下,公交车安全得多,而且只要2块钱!”枣子垭片区的周秀英兴奋地说。
“我来评”活动中,Q19路公交车线路优化成为群众热议的焦点。此前,位于清泉镇枣子垭的居民反映强烈,由于距离市中心较远,公交线路覆盖不足,居民出行极为不便。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将公交线路延长项目纳入民生微事范畴,经过一系列紧张筹备,最终成功将Q19路延长至枣子垭。
“Q19路开到我们枣子垭,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出行,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周秀英一样,其他村民也对该事项给出了高度评价。据统计,Q19延长线路、暑假儿童托管服务、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服务等一批公共民生项目在“我来评”中“非常满意率”均高达100%。
通过“我来评”活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以直接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改善优化后续服务提供了有力依据。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来评’中收到的每一个‘非常满意’背后,都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同时,也希望更多群众能参与到‘我来评’活动中,持续为我们的工作‘挑刺’‘找茬’,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为我们提升民生微事服务质量提供民情民意的‘指南针’。”
在姚渡镇梁湾村,居住在老村部旁的56岁的俞字珍以前总为村里闲置的老村部感到惋惜:“好好的一个地方,就这么空着,多浪费啊!要是能变成大家都能用得上的地方,该多好。”
如今,走进梁湾村老村部,这里已经被改造成蔬菜分拣中心,曾经破损严重的老旧建筑已经“改头换面”,先进的分拣设备陈列其中。据了解,该蔬菜分拣中心由政府牵头,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强村公司运营。梁湾村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72人,占比达31.7%,这部分人口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中心优先吸纳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在“我来看”活动中,村民代表实地参观分拣中心的运营流程,亲身体验工作环境,了解薪资待遇等情况。“我这么大年纪,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分拣蔬菜、打包这些活我都能干,每个月能有不少收入,生活也更有滋味了。”65岁的王燮华开心地说。王奶奶还满怀期待地说:“希望分拣中心能够招更多人,让村里更多像我这样的老人都能有事做、有钱赚。”
蔬菜分拣中心负责人连孝丽表示,该项目能带动50位老龄人口实现再就业,年度经营收入预计达40万元左右,利润预计可达5万元,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集体经济效益也将辐射全体村民。
聚焦“老有颐养”,青白江区还推出了一系列“家门口”养老服务,失能老人上门助浴服务、“惠民检”体检项目、爱心助老座椅……为老年人缔造看得见的幸福。
人大代表也是民生微事“我来评”、“我来看”活动的参与者。在弥牟镇狮子村11组,有关负责人为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介绍朱家湾低空经济产业园相关情况。产业园作为“弥小童”儿童研学教育服务的核心研学基地,规划布局了航模展示展览厅、户外飞行营地等研学点位,极大地带动了低空经济、研学经济等产业发展,自2024年10月开园以来,开展无人机航模俱乐部活动、全国地区模友飞行嘉年华活动、青少年科普研学等活动40余场次,覆盖人数2000余人次,推动狮子村就地就业30余人。参与“我来看”的代表纷纷表示“朱家湾低空经济产业园的规划极具前瞻性与创新性,对弥牟镇的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心连心”村民出行服务、农耕文化体验服务……一系列微民生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白江区“家门口微民生”服务行动已推出88个服务事项,投入财政资金5400余万元,撬动各类资金约1.2亿元,惠及全区105万人次。在本次民生微事实效大评阅活动中,通过“我来评”、“我来看”等活动收集到海量群众意见和建议。区委社会工作部高度重视群众的反馈,对群众评价好的项目加以深化推广,对满意度低的项目建立退出机制。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生微事,虽着眼于‘微’,但在群众眼里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我们将以群众评价为指引,持续完善项目机制,让民生微事服务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