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0日电 (周旖旎 彭辉)“过去,这条路泥泞难行,货车根本无法驶入。我们种植的优质竹笋,只能依靠人力一筐一筐地背出去。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竹笋可以直接装车运往市场,价格也涨了不少。”近日,雅安市天全县乐坝村的一位村民说。
乐坝村四周群山环抱,竹林茂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乐坝村盛产竹笋和枇杷,尤其是竹笋清香爽口,被誉为“天然山珍”。尽管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村庄却长期被交通不便的“瓶颈”困住。
过去,这里唯一的村道是一条不到3米宽的泥泞小路,雨天泥浆四溅,晴天尘土飞扬。每到竹笋成熟的季节,村民们只能靠人工将一筐筐竹笋运到山外市场。“路难走,货卖不上价,心里慌得很!”村民魏大爷回忆说,“有一年雨季,道路塌方,我家500多公斤竹笋没能及时运出,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
泥泞的小路成了乐坝村发展的“拦路虎”。全村2000多名村民近三分之一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逐渐荒废,竹笋这个“金元宝”难以转化为村民的收入。
2022年,四川省烟草产业发展基金捐赠106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乐坝村山林区域产业道路硬化,全线贯穿林区主路。
为确保修路工程顺利进行,村两委组织村民成立了道路修建质量监督小组,全面参与并严格监督整个施工过程。村民们每日轮流值班,确保施工质量。“这是我们自己的路,无论是宽度、厚度还是硬度,每一厘米都不能有丝毫差错。”村民密切关注修路的每一个细节,生怕出现任何疏漏。
经过三个月紧张有序的施工,原本泥泞不堪的土路已被改造成平坦的水泥道路。

路通了,“财富的大门”也打开了。曾经堆积在村口的竹笋,经农业园区粗加工后直接装上车,运往外地市场。这一变化彻底扭转了以往竹笋低价滞销的困境。
据统计,乐坝村后山的林地里,杂竹林共有约800亩,随着道路畅通,每亩产值可达2500元至3000元,村民的收入增长了近20%。
道路条件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产业项目落户乐坝村。村里以竹笋产业为基础,试点发展100亩枇杷种植园,同时探索“竹笋+枇杷+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返乡创业的青年高文山开起了农家乐:“现在很多游客都开车来玩,吃我们的竹笋宴,生意好得很!”
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竹笋。村里的其他产业也逐步发展,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路通了,产业兴旺了,但乐坝村并不满足于现状。村两委提出了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打造“竹笋+枇杷+生态旅游”的绿色产业链,将乐坝村建设成致富样板村。
村支书王国嗣信心满满地说:“这条路,承载着乐坝村2000多名村民致富的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