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理小路”扮靓木洛村
2025年06月09日 15: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9日电 近日,在最后一段木栈道刷漆完工时,阿坝州烟草专卖局派驻木洛村的第一书记李劲站在路旁,望着连接小金县至理县的重要通道“理小路”感慨:“环境整治就像画唐卡,底色干净了,才能绘出好图景。”在他身后,糌粑飘香的餐吧和观景凉亭正静候着远方来客。

木洛村外景。阿坝州烟草专卖局供图

  木洛村地处阿坝州小金县结斯乡,曾是被“遗忘”在国道350旁的村落,132户村民散居在平均海拔2900米的山坳间。

  受出行难、环境条件差等限制,比起附近的热门“口岸”来,木洛村村民收入并不算高。2024年6月理小路贯通后,这个雪山深处的村落结束了与理县相邻不相通的历史,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3年年底,紧挨理小路的村口还是“晴天吃土,雨天踩泥”。看着简陋的接待点和破旧的牛棚,驻村伊始的李劲攥紧了笔记本——头几个月,他现场摸排全村痛点,整理了一份沁着汗水的“民生清单”。

  面对资金短缺等困难,李劲深知个人力量有限。他带着驻村工作队的胡雪松、梅晨溪翻山越岭“回娘家”,从单位“磨”来了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村落环境整治、游客餐吧建设、观景凉亭修葺以及钢结构牛棚改造等工程。

  不到一年,村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程的推进,更是村庄的渐次蜕变。

李劲(前)带领驻村队员、志愿者帮助村民耕种。阿坝州烟草专卖局供图

  牦牛新居伴着经幡轻扬,美食餐厅飘着酥油茶香,干净整洁的观光栈道已做好迎客准备。“感谢驻村干部呀,路干净了,餐吧和凉亭新崭崭,游客来了都舍不得走嘛!”正在打扫凉亭的村民多吉“唱和”道。

  环境改善催生新课题。今年开春时,禁不住好事人的“絮叨”,五保户老阿妈颤巍巍来到党群活动中心,指着山脚的一块田激动地说:“这地有我一份!”正在忙活的李劲立刻停下,叫上另一当事人张友才,坐在晒场石阶上调解。

  他铺开土地流转协议,秉公解释:“啥子面积、金额这些都有,盖了红戳子,按协议的规定,地确实归张哥。”老人听不进去,直摆手:“我没得文化,懂不起!”

  李劲不急不躁,轻拍老人后背安抚,将协议细节和相关政策掰开揉碎讲给她听。考虑到老人生活上确有困难,他又支招:“张哥是好人呢,平时经常给您送菜送馍,不要因为一些‘闲话’伤了和气。”就这样,经过一番有理有情的劝慰,老人没了情绪,安静下来。

  这时,张友才插话:“我正愁人手,阿妈帮我种洋芋,一起赚钱嘛!”李劲笑着接话:“到时候我也来搭把手。”老阿妈这下透亮了,连连点头。春日西斜,三人的影子凑一块儿,商讨着下一步怎么做好洋芋生意。

  山那厢,风儿捎来唐卡画室的藏香。

  在结斯乡党委、政府支持下,驻村工作队挖掘村中画师,打造三产融合项目——唐卡研学。广东游客王女士正在装裱自己人生中的首幅唐卡作品,从调制颜料到描金开眼,4天研学让她收获满满。“大家都学得有模有样!”画师扎西登增说。

  唐卡研学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更激活了乡村经济。隔壁藏文课堂朗读的童声与山坡上“打野大军”采菌子的欢笑遥相呼应。

  “以前种地打工都没得整头,现在搞旅游,每年多赚好几万。”扎西登增指着客厅中的游客合照说。他特意展示二楼改造的藏式客房,灭火器、氧气瓶一应俱全,营业执照与健康证整齐悬挂。“李书记天天念安全、讲卫生,确实马虎不得!”言语间,扎西登增满是理解与支持。

  游客来往不绝,村民忙碌有序,这样的景象一同“刻下”村委会公示栏上的可喜数字:2024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较环境整治前增长了140%。

  变化不止发生在木洛村。2024年,阿坝州烟草专卖局投入帮扶资金近200万元,为全州6个定点帮扶村带去产业振兴活力。

  “雪山唐卡定格在游客镜头里,藏民的歌谣也借助视频抵达远方。”望着蜿蜒如哈达的理小路,李劲对未来的木洛村充满期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