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4日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小学的午后,13岁的女孩举着一本吉他乐谱,在阳光下又蹦又跳:“太好了,我找到了!”
“她一直在盼这类书籍。”校长韦者木沙说。这个女孩是学校里出了名的音乐苗子,之前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会了弹吉他,乐谱看过两三遍就能流畅弹奏。
但在这个群山环绕的村落里,想要接触更多音乐教材不容易。直到近日,建行成都锦城支行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民族地区儿童关爱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憧‘锦’未来·相伴‘童’行”关爱儿童公益活动,翻山越岭送来1600多本图书。这个爱弹吉他的女孩,在里面找到了心仪的乐谱。
“这几本乐谱,或许可以改变她的一生。”韦者木沙说。
这正是公益的力量。

意料之外的书籍
捐赠是“不期而至”的。
今年春天,韦者木沙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建行成都锦城支行的工作人员,对方解释,他们有一个公益品牌活动。听说勒乌乡小学的情况后,对方语气诚恳:“校长,我们想为孩子们做点实在事。”
一开始,韦者木沙只是试探性地提了提需求:“要是能有乒乓球台,孩子们课间就能活动活动……”
出乎他意料的是,没过多久,几辆满载物资的货车就开进了学校。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球台,还收获了崭新的运动鞋。
更让韦者木沙惊喜的是那1600多本书。其中有251本来自成都市天涯石小学,400多本来自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民族地区儿童关爱基金管理委员会,其余来自建行成都锦城支行。捐赠运动鞋的成都博成鞋业有限公司是基金会牵引参与的,和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一样都成为了建行成都锦城支行公益行动的合作伙伴。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的孩子们精心制作了“读书笔记交换卡”,工整地写下祝愿:“希望这本书能带你看世界的精彩”“我们一起在书里交朋友”……

山风拂过的花
今年是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和建行成都锦城支行合作开展公益活动的第二年。参与过上百场公益活动的“老公益人”杨柳感言:“建行成都锦城支行的小伙伴们有一股信念感。”
当得知建行成都锦城支行要捐赠图书时,杨柳心里直打鼓。她太清楚捐书意味着什么——从筛选适合山区孩子阅读的书目,到内容逐一审核,再到现场分发,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起初她有些不解:现在大家都追求快速、直接,为什么建行要选这么麻烦的方式?
后来在和建行成都锦城支行的沟通中,她理解了建行人的考虑。山区的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辈住在一起,老人不熟悉电商,再加上物流的限制,孩子们没有便利的电子设备,一本本纸质书,是他们触摸世界的窗口。
那天清晨7点,所有人集结出发。出发时间经过精确计算:从成都开车过去,至少需要4个小时,还要考虑到堵车等意外情况;必须在12点前到达,活动时长最多半小时,这样不影响孩子们12:30的午休。
赶路的节奏十分紧张:吃饭,带着干粮在车上解决;相互提醒少喝水,以免因为到服务区上厕所而耽误时间。大家默契十足:“不能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作息。”
路并不好走。因为连日多雨,路面有很多从山上冲刷下来的碎石,杨柳和同事们乘坐的汽车不幸爆胎,只好转而搭乘建行成都锦城支行的车。一开车门,杨柳吃了一惊,“车上完全没有地方下脚,全是要带给孩子们的书。”
许多人都记得,那天恰好遇到合唱团训练,孩子们站在开阔的空地上,高声唱着。吉他手女孩也在,眼神热烈坚定。孩子们身后是连绵的青山,山风拂过,歌声混着泥土的气息飘散开来。
“就像是大山里的太阳花。看着他们,你整个人都是灿烂的,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杨柳感慨万分。

何谓“值得”
几天后,建行成都锦城支行又出现在阿坝州金川县观音桥镇中心小学,他们为这里的孩子捐建了一座“青苗”阅览室。
来回奔波十几个小时,值得吗?建行成都锦城支行的答案是,值得。正如女孩翻开吉他谱时的雀跃,正如合唱团歌声里的希望,正如“青苗”阅览室里的一张张笑脸,这些微小却珍贵的瞬间,就是对“为什么值得”最好的回答。“四川文茂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四川多美魅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越来越多客户也纷纷加入进来,在一起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们对彼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作为小微企业,同样也有做公益的意愿,但能够接触到的渠道比较少,建行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建行的执行力。”多美魅力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说:“未来不管是出人、出钱还是出力,我们还想继续参与。”
据了解,建行成都锦城支行接下来将不断深化公益行动,联合更多外部单位,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扩大公益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