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德阳七旬失聪老人装上“小耳朵” 重获听力
2025年09月19日 20: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9日电 (吴文琴)“听见了.....听见了,我又能听见了!”日前,失聪多年的谭大爷在装上“小耳朵”后,终于又能够重新听见外界的声音了,老人家和家属喜笑颜开。

  7年多以前,68岁的谭大爷双耳失聪,再也听不到周围的虫鸣鸟叫,再也听不到儿孙的笑声呼唤,老人倍感难受。日前,谭大爷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重新恢复听觉。

  经过相应检查后医生确认,可以为老人植入人工耳蜗,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听力。但老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还曾通过手术植入过心脏支架,属于手术高危人群,植入人工耳蜗的风险和难度都很大。为了安全为老人实施手术,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麻醉手术中心的医护人员,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微创技术,为老人制定了完备的手术和恢复方案。

  除了手术难度,老人和家属也一度对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感到为难。人工耳蜗又被称为电子耳,不少人喜欢把它称为“小耳朵”。它能代替人耳的耳蜗功能,将声音变为电信号通过植入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形成声音。但其费用过去较为高昂,一套就需要30万元左右。

  2024年底,国家将人工耳蜗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范围,使其费用有了大幅下降,德阳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通过集采将费用降低到一套不到6万元的水平。这也让老人和家属彻底打消了顾虑。

  随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在麻醉手术中心的大力配合下,成功为老人实施了高难度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精细处理了中耳乳突病变及圆窗修补,让老人在失聪多年后终于恢复了听觉。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德阳在高端听力重建技术应用和老年听力健康服务能力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集采政策的红利支撑下,会有更多像谭大爷这样的老人能够告别“沉寂”的晚年,重新“听见幸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