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成都商报

探访位于成都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 袁隆平成都团队成员:他和我们交流都说四川话
2021年05月23日 10:30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内容摘要:2020年,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开园,该园区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

  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连片的青绿色稻田映入眼帘,沿途是一簇簇秀美的树林。

  5月22日,记者走进园区里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袁隆平的大幅黑白照片倚靠在黄澄澄的水稻墙边,一束白色花束轻轻靠在这幅照片旁,花是一位市民悄悄放在这里的。

  2020年,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开园,该园区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园区内科技馆的命名、策展哪些内容,都是经过袁隆平院士的指点,最终落成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刘金涛站在科技馆内,回忆起与袁隆平相处的点滴。

  喜欢吃麻婆豆腐

  工作中思维清晰

  到今年,刘金涛在袁隆平团队里已经14年了。在这14年中,她多次与袁隆平交流工作。“2008年第一次和他见面,一开始对他是很敬仰,觉得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科学家。但是接触后发现,他就是一个很亲切的老人。他和我们交流都用的四川话,他对四川非常有感情,还喜欢用四川话点评他喜欢的麻婆豆腐。每到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大家身边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老人。”

  就是这么一位和蔼亲切的老人,在工作上却绝不含糊。刘金涛对她与袁隆平的最后一次见面记忆犹新,那是2019年3月,刘金涛和成都团队的成员去到湖南,汇报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建设情况以及超高产攻关情况。“我们在汇报数据的时候,他一直拿着计算机不停地计算亩产量是多少、要怎么提高产量……丝毫看不出来快90岁了,思维非常清晰。”

  刘金涛说,直到今年3月,袁隆平都还在三亚基地指导超高产攻关的工作。提及这些,刘金涛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这个岁数,其实早就可以享受生活,但他依然在科研一线,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之中。”

  “团队将继续传承

  袁隆平院士的精神”

  袁隆平曾多次谈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其实还有一个愿望:少年识农愿。

  为实现这个愿望,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内建设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院士工坊及青少年农业双创中心,让青少年“认识农业、热爱农业、投身农业”。此外,园区还进一步打造“袁隆平青少年学堂”研学营地,打造国家级研学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以及劳动教育基地。

  “‘两梦一愿’我们一直都在传承。比如‘禾下乘凉梦’,我们在做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比如‘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们将杂交水稻的技术向东南亚国家传输。比如‘少年识农愿’,我们在教育板块做了一些活动,将他的院士精神传承下去。”刘金涛补充道,“作为他的团队成员,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