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半月谈

新华社《半月谈》关注四川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念个信息紧箍咒
2021年08月26日 13:23 来源:半月谈 编辑:
分享到:

  ·作者李周琴

  去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尝试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化平台建设,努力破解小微权力监督难的问题。

安州区秀水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群众演示百姓监督平台使用功能。

  1

  应晒尽晒,把微权力“摊”在阳光下

  “妈,我用手机在平台上查到咱家的补贴资金到账啦。你等空了去银行取出来。”远在浙江打工的唐登蓉查到家里扶持补贴资金到账后,立即打电话给家人。

  唐登蓉口中的“平台”,是安州区探索以信息化赋能小微权力监督开设的“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小微权力都被“摊”在了阳光下。

  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集体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下称“三资”)监管难、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领域“微腐败”易发频发,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堵点和痛点。

  “实施在线村务公开,特别是将涉三资等敏感村务纳入‘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统一管理,是安州区加强小微权力监督的举措之一。”该区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潘林林说,村民使用个人身份信息注册账号登录平台后,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询村里最新的惠民政策、公共事务、资金发放等情况,既方便又透明。

  截至目前,安州区将包含村级重大决策、三资管理等6大类28项小微权力清单接入平台,全区注册16.54万余人,已公布三资管理信息超4.9万条。

  2

  抓关键群体,社会人变身监督员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居群众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传统的群众监督方式受时间、空间限制明显。“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抓住青壮年这一关键群体,将外出务工的“社会人”变成回归组织的“单位人”、村情村务“监督员”。

  “有了‘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村里的大事小情我都能参与。以前村里哪几家领了低保,哪几家领了惠民补贴都不太清楚,对村干部还有过不少抱怨,总觉得可能有猫腻。”常年在外务工的安州区黄土镇民生村3组村民余华说。

  架起日常监督“摄像头”后,群众监督有了新途径,举报、处理因小微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等环节也被逐一打通,形成了以村民为“小微权力监督员”的村级闭环监督机制。

  “黄土镇民主村有人乱砍伐山林,我听说村干部和砍树的人串通好了,请区纪委派人查处……”安州区纪委在平台上发现了这则举报消息后,立即核实,很快便有了核查结果:有人伐木属实,但并未与村干部存在利益牵扯。

  3

  看得见的实惠,激发村民监督热情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监督热情,安州区尝试将百姓监督信息化平台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村里的沟渠都被冲毁了,眼看就要大春灌溉了,得尽快想办法解决。”2021年元旦节后的第一天,在安州区黄土镇民生村村干部会上,村监督委员会成员陈世相发言略显激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军当即表态马上安排解决。

  会后,苏军召集各方开坝坝会,就沟渠修补方案涉及的具体事项进行民主决议,并将坝坝会视频同步至“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

  常年在外务工的黄土镇民生村村民卢某通过“网络廉情视频会”参与了本次村务讨论。“上网就能听报告、提建议、反映问题,为家乡作贡献,我感到满意。”卢某说,此前他曾建议,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部分收益为村民增设体育设施。随着体育设施的建成投用,乡亲们赞不绝口。

  从“部分公开”到“应晒尽晒”,从“墙上监督”到“掌上监督”,从村务“家长化”到村民热情献策……安州区探索搭建的“清风驿站·百姓监督平台”,以信息化赋能小微权力监督,正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