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让约谈成为常态!四川省教育厅在教育部的发布会上这样承诺
2021年09月02日 09: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日讯(记者 陈淋)9月1日,教育部举行第四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有关情况。该办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教育厅作经验交流,分享四川教育督导工作经验。

  以下为发言全文:

 坚持问题导向 以有力问责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 傅明

  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哪里,教育督导就要跟进到哪里。在地方督导工作中我们发现,有时存在“一团和气”的倾向,督是督了、导也导了,问题发现不少,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久拖不决、屡改屡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问责的板子打下去,没人承担责任。我省高度重视教育督导问责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重点突出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任务进展缓慢、侵害师生权益、校园安全落实不力的政府、部门和学校,及有关人员进行问责。

  2020年,我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列为教育督导的“1号工程”。在国家督导暗访组发现并移交我省关于少数县谎报瞒报公务员奖励性补贴、对教师举报问题核查处置不力的问题线索后,我省立即核实、迅即处理。

  一是通报督办。向全省通报有关县虚报瞒报信息、谎报制度落实情况、对举报问题处置不力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各地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二是约谈整改。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约谈市长、县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督促加快问题整改。要求市委书记、市长专题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收入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已全面整改到位。

  三是追责问责。依据职责权限,地方责令有关县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对县政府发出监察建议书;对县长进行诫勉并在全市大会上作检讨;组织处理和党纪政务处分9人。

  近年来,我省教育督导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问责不主动、追责不给力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扭转。

  一是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省委书记、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更加重视教育督导问责工作,多次作出专门批示,为打赢凉山州教育脱贫攻坚特别是控辍保学攻坚战、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等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形成更加有利于督政督学的有效常态。建立完善约谈制度,让约谈成为常态。近两年省级层面约谈19次、涉及近100个市县和高校;“五项管理”问题约谈668人次。今年,分管副省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就义务教育均衡国家督导检查反映出的问题约谈4个市(州)和6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校园安全问题约谈3个市(州)政府和6所高校负责同志。

  三是形成通报与组织处理警示教育的崭新环境。2020年全省通报5县(区)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问责,责令检查2人,通报批评3人,约谈5人,调离工作岗位1人,力求“通报一地,警示一片”“处理一人、警省所有”。

  四是形成教育资源调整与督导问责挂钩的崭新格局。加大力度,切实推动规范办学与资源调配有机结合。今年起,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9所高校,相应调减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108人;针对某民办学校原负责人猥亵学生的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紧盯市教育行政部门问责落实,降低学校在全市综合评价等次,取消学校评优评先资格,对校长和师德师风监管负责人提醒谈话并扣减考核绩效。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出台《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将“问题导向”一以贯之,使我们在开展督导问责时更加有法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给四川省坚持做好教育督导问责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下一步,四川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好《问责办法》,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宣传,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督导问责环境。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我省督导问责制度体系。三是深入推进问责实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