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如何应物?李洱、阿来展开文化对话
2021年10月17日 09: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祝欢
分享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0月16日讯(记者 何佳欣摄影报道)10月16日,在2021天府书展上,两位著名作家李洱和阿来展开了一场“如何应物——李洱和阿来关于文学的对话”的分享会。

  分享会以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展开,《应物兄》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画卷。2019年,《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应物”到底是什么?李洱表示,“应物”就是如何和世界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以及和自己打交道。在人和世界打交道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李洱以人类的思考为素材,创作出《应物兄》。

  “小说要应人物,应事物。人物处在世界当中,这个世界是由事物构成的。知识也是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经验,一旦固化以后,它其实也作为一个事物存在。”在阿来看来,“应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通过书写回应。

  针对一些“看不懂”的声音,李洱谈道:“有时候,作者跟读者对一部书的预期不一样。作家特别担心书写得过于顺畅,总是愿意让故事的主线两边发生很多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能让读者觉得有趣味。作家实际上很忌讳写得很正常。小说毫无疑问是讲故事的,但肯定不单纯只是讲故事。”因此,哪怕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甚至一些非常难听的声音,李洱也不会刻意去解释。“我没有解释,因为我知道既然要发布一部作品,那么就要允许读者不同的观点出现。”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