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明确到2023年底,全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力争达到90%
为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美丽四川,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2022—2023年)》,明确到2023年底,全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力争达到90%。
看目标
通过两年努力,全省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体系总体架构初步形成
《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抓好源头防控,补齐治理短板,统筹实施一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重大工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在总体目标方面,《计划》明确,通过两年努力,全省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体系总体架构初步形成,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业务工作实现“统一指挥、协同管理、上下贯通、一体监管”,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川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计划》提出两大具体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3年底,全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建成一批“美丽河湖”;70%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力争达到90%,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2微克每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下降8%左右。
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六个“精准”,即:环境感知精准及时、信息资源精准在线、智能分析精准全面、综合决策精准可靠、指挥调度精准快速、考核评价精准完善。
看任务
主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四方面重点任务
针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形势,对照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有效衔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接下来四川将主要实施四方面重点任务。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接下来,四川将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推动各市(州)因地制宜探索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鼓励成都市、广元市打造升级版低碳城市,加快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探索构建区域碳减排市场机制,争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零碳或近零碳试点示范,积极培育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到2023年,力争全省主要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成渝地区污染联合应对。制定新一轮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行动。开展土壤环境风险排查,建立四川省土壤环境风险源管控清单。推动四川省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严控土壤环境风险。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聚焦“两屏四区、八廊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三大空间。统筹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有效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动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强化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规范建设和监督管理。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数据中台等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业务应用大系统,组建省级生态环境监控预警指挥中心和市(州)分中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从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层面,补齐加强装备配备,推进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逐步建成开展基础应用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科研业务创新转化有机结合、分工统筹高效有序。
看行动
深入实施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
“对照主要任务,四川将深入实施重点行业企业低碳化建设、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稳步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川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十项重点工程分别是:实施重点行业企业低碳化建设工程、实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工程、实施低碳(零碳或近零碳)试点示范工程、实施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程、实施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程、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生态环境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和实施生态环境科研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
“十项重点工程,实质上是为确保完成主要任务的具体行动。”上述负责人表示,以实施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工程为例,接下来四川将实施沱江岷江等流域水质巩固提升、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黄河及川西北流域水生态保护、提升饮水风险管控促民生改善、四川省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治理不达标河流和湖库,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全省7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配套管网建设等。
实施重点行业企业低碳化建设工程方面,四川将启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专项达峰行动,强化重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
大气质量如何,百姓颇为关注。为此,在实施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程方面,四川将实施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3年空气质量达标冲刺、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攻坚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设施建设,推动新建项目和石化、危化类扩建项目进入园区,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进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改造。此外还将加快推广新能源车,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强移动源整治,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等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四川省污染防治工作委员会将负责牵头,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负责组织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按“清单制+责任制”方式做好监督管理和指导考核。此外,2021年已启动的有关项目,一并纳入行动计划统筹推进。
记者 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