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徐小强 赵肖兰 刘方莹)成都大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东安湖体育公园已陆续亮灯,每天都能欣赏各个场馆的灯光秀。17日晚,中建三局西南公司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的青年建设者们一如往常地来到东安湖畔,准备开始每周的环湖夜跑。“明天就是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了,我们的每周夜跑也坚持快3年了,最后100天,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继续提速冲!”项目经理王晋给参加夜跑的员工鼓劲道。
与技术比武,打造独特“旋风楼梯”幕墙

由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承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场馆之一,包括多功能体育馆、小球馆、游泳跳水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已整体落成,通过了施工验收,项目的优质履约为大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场馆保障。
多功能体育馆每个楼梯从室外大平台直通屋顶、层层上叠,在灯光的加持下闪耀夜空,宛若一条条巨龙凌霄而上;游泳跳水馆、小球馆在夜幕下流光溢彩,呈现出灵动的线条……跑过三载春秋,见证了东安湖体育公园从一片荒芜到流光溢彩的蜕变,建设者们无比感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项目总工袁贵福坦言,“这是我经历的压力最大,挑战最大的项目”。作为全球大型赛事专业场馆,“三馆”项目工艺特别复杂,尤其是多功能体育馆外周“旋风楼梯”施工。每个楼梯从室外大平台直通屋顶、层层上叠,跨区、跨层穿插施工困难;楼梯梁柱节点钢筋、型钢穿插复杂,而这样的楼梯数量多达20个,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解决旋风楼梯施工难题,技术部经常与设计加班讨论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节点优化问题。
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交底,结合BIM模型对旋风楼梯钢筋排布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下料、加工、安装,最后成功解决了旋风楼梯的施工难点。同时,项目积极探索智慧建造,成功打造智慧工地建造平台,推进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东安湖体育中心项目“智慧驾驶舱”。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智慧工地可实现对安全、质量、物资、进度的无纸化、痕迹化办公,极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也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与时间竞赛,提前10天完成建设!

起步即是冲刺,开工即是决战。项目自2018年11月13日开工,于2021年4月如期交工。“抢抓工期、设计变更、技术攻坚、疫情爆发”,一路走来的建设者攻坚克难。“最大的困难要数游泳馆项目的设计变更吧,直接导致项目工期严重滞后”,项目工长张敬奥介绍到。据了解,“三馆”之一的游泳跳水馆最初定位成都市市运会场馆,后改为大运会游泳跳水项目比赛场馆,规模也变更为3000座甲级大型场馆标准。从2019年3月接到变更通知,到2019年8月才设计出新的施工方案,因变更导致有效工期更短,任务更重,开工时间更晚。
为保证整体工期进度,项目复工后全面冲刺,采取两班倒不间断施工,落实领导夜间巡场制度,仅用时141天完成游泳跳水馆主体结构封顶,提前10天完成!“三馆”建设始终跑在工期前面,兑现了完美履约的承诺。“奔跑是团队一如既往的姿态”,项目经理王晋如此总结到。没有强求、没有规定,项目员工自发自觉参加每周的夜跑活动,覆盖率可达80%以上。也正是这份奔跑的执着与坚持,推动着项目建设者一如既往地奔跑冲刺,推进着项目生产履约的稳步推进。
与大运同频,勇担社会责任为保赛练兵

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夏季举行的大运会,延期到2022年6月26日。作为大运会场馆的建设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项目竣工后也未有过半点松懈,在赛事延期期间不断提高工程品质。保障各种赛事和活动,勇担社会责任为大运会练兵。“到了倒计时100天的关键时刻,更应该调整好状态保持奔跑的姿态,全力做好保赛工作,为此次大运征程画上圆满的句号”,项目经理王晋说到。
当前,中心工作已经从项目建设开始转段到赛事保障上,为确保大运赛事工作正常运行,项目成立赛事保障应急小组,以项目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和技术员等现场口人员为主要成员组成,共计20余人,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对场馆进行24小时监督服务。比赛场地周边环境每日清洁、看台座椅设备例行检查、比赛用电周期测试、赛前全面安全检查……各管理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和认真负责的工作干劲。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部门落实责任,协同推进,全力以赴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