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日报

行走新巴蜀·内江丨“逆生长”的老工业城市激荡出新活力
2022年04月18日 09:2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从数据中感受——

  内江的“蹄疾步稳”

  看过去

  “十三五”期间

  内江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70万吨以上

  “双百”城市建设目标成功实现

  21.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821.74亿元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37万人

  看未来

  “十四五”时期

  内江经济总量力争迈上2000亿元台阶

  “5+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实现提质升级,迈进“100万至200万人口大城市”行列

  年轻人真多。这是“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对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最直观的感受。

  4月15日8时,正值上班高峰,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的大门口、园区道路上、直通园区的公交车上,都是年轻人。同行的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1月正式投产的明泰微电子产业园项目,吸引了不少本地年轻人。”

  向北行驶,小分队到达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内江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时,在共享食堂就餐后打卡上班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据内江市商务局统计,在内江从事服务外包产业的年轻人约有3000人,两年间增长6倍以上。

  一南一北,场景不同,但映入眼帘的都是内江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紧跟成渝赛道,近年来内江促进电子信息和服务外包两大产业集聚发展,为建设产业强市注入更多活力因子。

  行走内江,采访小分队一路感受老工业城市的新活力。

  这厢“上新”忙

  从龙头布局到形成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内江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穿梭在密集的设备中间,一件件微电子产品在机械微米级的操作下接连成型,将用于下游厂商显示器产品的制造。

  “最贵的设备单台价格接近200万美元。我们的设备密度很高,在焊线车间80米长度内就摆放了60台焊线机。工厂的日产量可达2000万只。”该公司负责人郑渠江指着焊线机介绍,“公司的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在内江和遂宁,未来,内江将占到80%以上的产能。”

  走出生产厂房,一眼就看到长川科技的牌子。“我们离开明泰微电子的厂房了吗?”记者不禁问道。郑渠江告诉记者,来自杭州的长川科技是明泰微电子的配套企业之一,目前其厂房正在加快建设,为了尽快服务客户,长川科技租用了明泰微电子的一栋楼来进行试生产,明年就会搬到新的生产基地。“他们一搬走,我们就会上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

  指着厂房中间的空地,郑渠江介绍,这里将兴建员工住宿楼。目前,拥有近700名员工的明泰微电子将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园旁的出租房源几乎全“包圆”了。

  与明泰微电子一街之隔的重庆雄富光电也是其配套企业。在重庆雄富光电智能显示面板精深加工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陈世洲正为下个月开始的试生产做准备,未来,这里每年可产手机显示屏3600万片。

  行走中,记者清晰感受到,通过明泰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内江积极融入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从原来的电脑机壳、元器件清洗等低端领域向中高端跃升。5年前,内江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只有4户,2021年,已增至14户。

  那厢“找房”忙

  快速落地的服务外包企业,让园区办公空间显得“捉襟见肘”

  步入位于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的大宇宙中国西南区域中心,两间会客室引起记者的注意,一间大门上贴着“成都”,另一间门上贴着“重庆”。

  “在服务外包领域,内江是新兵,被行业内认可还需一段时间。”该中心运营负责人姚增岩表示,贴这个牌子一方面表示其采用的是来自成渝的成熟管理团队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向客商推介内江身处成渝之间的区位优势。

  今年1月签约落户,3月该中心就有30多名在职员工从事客服业务,预计年底座席规模将拓展到300席左右,未来3年拓展到1000席。“我们还会向智能质检、智能机器人、数字营销等领域拓展。”姚增岩表示,期望能够在内江延伸产业链条。

  今年一季度以来,内江已吸引了韵达速递、大宇宙中国、字节跳动等企业入驻,快速发展的产业势头让人力资源企业也加快落子。“我们自己公司2个月就招了500多人,不仅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还在帮园区内的企业招工。”落子园区的四川优政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员张思思介绍。

  “除了招聘,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些新落户的企业‘找房子’。”东兴区商务局局长肖辉说,快速落地的服务外包企业让园区此前的4栋大楼办公空间显得“捉襟见肘”。前段时间,肖辉找到了一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目前正和十几家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对接。

  除了发展呼叫类服务外包产业之外,内江还计划向网络安全、算力、金融服务等服务外包领域拓展。从客服业务切入,近年来,内江吸引德国贝塔斯曼、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落户,产业快速集聚成势。近5年,内江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总量平均每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21年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量9.7亿元。记者 刘川 郑志浩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