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腾空而起 四川省彭州市无人机产业飞出新高度
2022年11月11日 13:51 来源:中国网 编辑:曹惠君
湔江河谷旅游区2022年国庆假期无人机河道巡查准备
湔江河谷旅游区2022年国庆假期无人机河道巡查准备

  彭州市湔江河谷旅游区各种地形地貌极为丰富,分布着高山、丘陵、平坝、河流、湖泊等,在一个小山村,桂花镇鹿坪社区“天空之眼”基地的上空经常会盘旋着各种各样的无人机,时而俯冲、时而高飞……基地里各种型号、最新研发的无人机琳琅满目。西安羚控、成都纵横股份、中科灵动等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许多新产品在这里通过测试,成功量产、走向市场。

  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天空之眼”无人机飞行基地是四川省深化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的成果,也是成都唯一的无人机试验基地、西南地区首个综合运用拓展类无人机试验基地。依托“天空之眼”基地,彭州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军民领域先进无人机技术相互转化应用,成功创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起飞——建成无人机测试基地

  “天空之眼”背靠龙门山脉,面朝湔江河谷,“以咱们基地为中心的半径3公里范围,飞行真高300米的无人机专用飞行空域,可以实现‘随心飞’,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天空之眼”基地负责人周小明告诉记者。

  灾情监视、交通巡逻、治安监控、应急减灾、森林防火……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门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但测试试飞却成了困扰众多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的“大难题”。

  “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机遇,2017年11月,由彭州市政府设立了彭州市航空动力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彭州航空动力基金”),为无人机产业发展及入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彭州市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陈红昊告诉记者,“周小明也正好回乡建设‘天空之眼’基地,我们一拍即合,牵头促成了国有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共同成立了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建成了无人机测试飞行基地。目前,已经有60家无人机企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等主体进驻。”

  悬停、平移、滑翔、倾斜……“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三号基地的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花式“表演”,而地面上,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一边拿着遥控器发出各种指令,一边在电脑上调试、记录、上传数据。

  “这是我们公司一架尚未上市的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大型户外测绘,正在进行的飞控测试,是所有无人机上市前的必经环节。”纵横公司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告诉记者。

  在“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六号基地,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测试。该研发中心的副部长陈勇告诉记者,来到这个基地后,每天的飞行计划统一由平台上报给空管部门,不再担心飞不起来,成本也大大减少。

  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加速形成。位于“天空之眼”三号基地的成都纵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五号基地的中科朗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能激光发射控制系统、光电测量识别系统的研发;四号基地的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则在智慧光电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共有6个运行场地。”周小明介绍说,“一号基地主要用于后勤保障,二号基地为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实操、无人机管制系统测试、航模比赛基地,三号基地为各科研单位提供无人机飞行测试区和检飞区……”

  翱翔——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王新会娴熟地操作着无人机,她是“天空之眼”的员工,也是鹿坪社区的居民,刚入职时任前台接待员。随着基地的不断发展,她也成长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以前是一位全职妈妈,基地成立时我就来上班,不仅工资可观,而且还学到了技术。”王新会自信满满。

  “‘天空之眼’不仅为咱们社区居民提供了2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还解决周边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鹿坪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胡磊眉开眼笑,“基地所带来的大量人流也促进了我们本地民宿及旅游观光等的发展。”

  聚焦“无人机+旅游”产业方向,彭州市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整合集体内部资源,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资源资产整合力度,以“众筹入股”方式“抱团”发展产业项目;引进外部发展要素,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与其共建共营共享,在保障农民利益前提下,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

  目前,桂花镇已打造出观光园区和亲水湿地公园,改造乡村民宿14余家,现正积极推进恐龙亲子科普研学乐园、天府梦想田园·鹿溪香楠、玖望运动康养中心、无人机科创中心等观光文旅体验园区。目前,游客接待量年均10万余人次,实现餐饮、住宿、各类农产品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500余万元。

  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彭州市采取“国有公司+企业管理”模式,投资3000万元建成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孵化中心,搭建起军地交流合作平台、无人机专业实训基地。

  2021年,彭州市的9户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6亿元,同比增长94%。近邻桂花镇的丽春镇,是航空动力特色小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在航空动力、增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化能力,强大的航空科研实力和航空产业链,保障了彭州市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彭州市将无人机产业定位为聚力发展的先发赛道之一,清晰绘制了无人机赛道全景图,规划了实施路径,安排了重点任务。同时,在文创旅游赛道、绿色氢能赛道等领域对无人机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关联性布局,全力推进无人机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为无人机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目前,我们依托民用无人机飞行专用空域及湔江河谷旅游区优质的自然本底等核心优势,整合‘产、学、研、游、用’等优质资源,联合成都纵横打造无人机科创中心,围绕无人机产业链多元要素体验,规划建设中国无人机智慧谷项目,打造集应用测试+研发检测功能核心,配套军民融合、行业培训、专家论坛、教育研学、智慧度假等关联产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无人机科技应用产业园,未来5年产值有望实现1亿元以上。”陈红昊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彭州市以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基地为载体,以有效破解无人机“试飞难”为抓手,突出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搭建多类型无人机同场测试试飞的全应用场景,打造中小型无人机测试试飞基地和无人机技术创新策源地,促进不同无人机企业细分领域技术交流合作,加速无人机技术和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无人机产业体系化、谱系化、智能化发展。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在无人机领域和基地所在区域落地生根,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造西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出值得推广的“彭州模式”。

  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