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川观新闻

这个春节,成都各大商圈火“出圈”
2024年02月16日 11:20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韩金雨

  春节期间,展示硬核科技魅力的“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在成都抢足了眼球。这辆空运而来的展车在成都太古里首发后,从2月8日起巡展至万象城,让众多市民在家门口便体验到新能源汽车的颠覆性创新。

  2月14日晚,记者在该展台的另一端看到,成都万象城还举办了“鎏金韵律·交响乐会”,引来万象广场上人潮滚滚。

  这些都是成都春节时尚热购氛围的缩影,走上街头,浓郁的年味儿挡不住。

成都春熙路商圈人流如织。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供图
成都春熙路商圈人流如织。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供图

  双节赋能,单商业体突破历史最高业绩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2月14日正月初五,民间有“迎财神”的习俗,让新春消费开门红的这把火烧得更旺。

  记者了解到,2月8日至14日,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2024年春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55%,客流同比增长60%。据该购物中心相关市场负责人介绍,2月14日当天,该购物中心创下了开业以来单日最高成绩,较历史最高增长13%,众多新开首店销售表现超出预期。同期还有龙年双展、成都十二月市“喜乐新年—新春主题市集”扎堆呈现,澎湃活力在场内外涌动。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大源商圈等,都蓄力打造了龙年主题艺术装置。同时,迪奥高订红唇限时店、阿嬷手作西南首店及旗舰店等一并亮相成都,为成都春节消费注入新风尚。

  “国潮”成为更多消费者的年货首选。在建设路商圈,“灵感会发芽的树”“非遗传承竹编灯‘龙’”亮相万科天荟广场,拍照打卡的人流如潮。另一侧则是“成都造”国潮品牌1807等超30个相关品牌的热销场面,新春消费旺季氛围拉满。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潮商品往往在性价比上更胜一筹,再加上日益提升的设计和质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客群的关注。另据介绍,大多消费者偏爱一次性大批量采购国潮国货,为此位于盐市口商圈的COSMO成都此次春节还为外地游客提供了全国包邮服务。

  新图景展开,新消费时尚催生新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并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促进年”。

春节期间成都多家商超热卖。川观新闻记者 赵泽宇 摄
春节期间成都多家商超热卖。川观新闻记者 赵泽宇 摄

  “龙”重登场的2024春节,不少商家在“新”字上做文章,年货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据了解,在成都盒马门店、山姆会员商店等大型商超,进口车厘子等“红红火火”的水果,川酒、进口红酒、花胶蜂蜜相关保健品、大海鲜半成品年菜等成为走俏的年货。

  除了采购传统年货,成都家庭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月15日,记者在成都锦华万达广场、科华王府井购物中心走访时注意到,智能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的专柜大受欢迎。据科沃斯锦华万达销售人员介绍,从节前到现在,每天至少有20组以上的顾客前来咨询了解智能家电。

  “2月8日至14日,迪卡侬成都万年场店在2024春节期间整体实现了营业额同比超90%的增长,迎接到店顾客超2万人次。”迪卡侬成都万年场店运营经理陈帅告诉记者,“户外登山徒步运动装备的表现尤为突出,防水夹克、背包、太阳镜等单品的平均增长在500%以上;当季的滑雪用品,诸如保暖内衣以及滑雪眼镜等增长也保持在700%以上。另外高端羽毛球、网球球拍此次也有不俗表现。”

  一众新消费的形成,勾勒出成都春节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轨迹,集中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让城市商圈之中的商气人气两旺。这份人气也迅速带动布局商圈之中的餐饮门店燃起了开年第一把火——

  小龙坎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10日至14日,小龙坎火锅成都全球旗舰店春节期间翻台率最高达820%,14日当天营收更是破纪录,较历年来最高值增长6%。据介绍,该品牌在2024年推出的龙年营销活动“龙年第一顿就吃小龙坎”,选择与国民IP故宫观唐联名,推出“金龙遇喜”龙形底料,更有联名餐具及限量周边大礼包,让市民与游客一边在成都买买买,还能体验到创新的麻辣牛油火锅。

  火热的餐桌,是成都商圈热力的见证。春节期间,成都IFS二层的玥轩餐厅几乎每天都是爆满,中午晚上都需要排队。“晚上基本上要翻2轮。”成都尼依格罗酒店餐饮宴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力场景近日在成都多个商圈出现。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