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的“丛林岗试验”案例。该案例深入剖析了以“熊猫村”为核心的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的实践历程与显著成效,得到了业内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大熊猫小种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栖息地割裂而难以与其他种群交流繁衍。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四川洪雅县有野生大熊猫13只,其中5只生活在含丛林岗在内的周边区域,形成了大熊猫小种群。这些大熊猫小种群因数量稀少、分布范围有限,其生存状况尤为令人关切。自2009年8月起,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便围绕30平方公里丛林岗区域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展开了一系列科学且有效的保护措施,旨在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保护路径。

约未来党支部书记李永政在谈及“丛林岗试验”的起因时表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大熊猫小种群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栖息地丧失、食物来源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大熊猫小种群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为了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约未来14年前决定开展“丛林岗试验”,探索一条既保护大熊猫又促进社区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据李永政介绍,在“丛林岗试验”中,约未来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了熊猫村特有的“一三五”工作法。其中,“一”指以党建为统领,发挥党支部把关定向作用,确保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工作的方向明确、措施得当;“三”指党员带头深入调研为基础,支部讨论研究确定需求、资源和服务三张清单,精准对接保护工作的具体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五”指通过熊猫村、约未来党支部、社工、熊猫志愿者、熊猫少年志愿服务队和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强大保护合力。

在实施过程中,约未来结合“一三五”工作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实施“党建共建协议管护”模式,统筹集体林管护,确保大熊猫栖息地的安全。其次,采取竹林抚育等生态修复措施,提升栖息地质量。第三,组建党群巡护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护林区。第四,创新发展“熊猫碳汇”项目,结合大熊猫保护与碳汇林业,助力林农增收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同时,设立熊猫奖学金,鼓励熊猫村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培养保护意识。最后,搭建云养大熊猫公益平台,提升公众保护认知度和参与度。
守护熊猫村计划发起人、约未来理事长赵松生表示,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约未来2023年9月以来成功链接了超过63万爱心网友参与“丛林岗试验”。这些网友通过筹爱能方式,为大熊猫小种群保护项目筹集了善款。这些善款将用于建设熊猫村公益碳汇林、加强巡护监测、采集大熊猫和熊猫村信息、开展公众倡导、发放熊猫奖学金以及培育熊猫绣娘等多方面工作。他强调,这不仅是善款的筹集,更是党建引领下社会大众对大熊猫小种群保护意识的提升和行动力的凝聚。

熊猫村的林农汤国民,作为“丛林岗试验”的积极参与者,他感慨道:“以前,我们只知道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自从参与了党员带头的‘丛林岗试验’,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参与熊猫森林的抚育工作,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还加入了党群巡护志愿服务队,积极宣传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现在,我深刻感受到了保护大熊猫的意义和价值,也为我们的村庄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丛林岗试验’的成功实施,为大熊猫小种群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继续深化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工作,推动更多创新性的保护项目落地实施,为大熊猫种群的繁衍与生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对于“丛林岗试验”的成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科研教育处处长张黎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一试验不仅在大熊猫小种群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示了党建引领在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强大力量。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来,共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