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华西医院完成首批创新导管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2024年04月17日 15: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7日电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成功为两名患者开展了全国首批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这不仅代表了医院在房颤手术流程优化中实现的新突破,更体现了其持续创新,坚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理念。

图说为团队合影。华西医院供图
图说为团队合影。华西医院供图

  接受手术的其中一位患者患有阵发性房颤,平日的生活中受心房颤动困扰,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而另一位患者患有复发持续性房颤,心房出现了明显增大和纤维化,标测难度加大。由于病情复杂,药物抗凝效果不佳,经过多轮检查和评估,华西医院的曾锐教授、崔凯军教授决定采用业内最新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为患者实施高密度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据了解,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手术中的重要一环,术者需要通过标测诊断导管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来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作为新技术的首批使用者,两位专家在术后表示:“这一创新标测导管在房颤建模和标测中体现了极高的电位准确度和和建模效率,对于真实的房颤电解剖基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操作方式没有明显的改变,是未来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处理的重要工具。“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疾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居前列的心血管疾病。房颤不仅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相关并发症,还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损害。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超过2000万病患。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急剧升高,75岁至84岁人群患病率甚至达到12%。而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手术中的重要一环,术者需要通过标测诊断导管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来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作为国内领先的电生理团队之一,一直都是行业的先行者。 华西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手术的医院之一;随着行业的发展,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不论在术式的多样性上、还是诊疗理念的创新上都做着不同的尝试。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低射线的绿色电生理治疗、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多项脉冲消融诊疗相关的临床研究,除此之外还应用绿色电生理理念与起搏专业组联合开展零射线希氏束起搏植入术,同时率先在国内开展并推动特殊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介入治疗的理念。据悉,华西医院每年导管消融例数约3500例,位居国内前列,且保持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此外,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与临床紧密结合,开展大量基础研究,获得多项国家及省内科技进步奖。2018年,在其电生理亚专业团队的努力下,华西医院成为全国第一批“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及“房颤中心”,并成为西南地区“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牵头单位及“全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2019年,其电生理亚专业团队更是牵头成立了四川省房颤中心省级联盟及四川省心源性卒中基地合作医院项目,带动了四川省电生理亚专业的整体发展。

  未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华西医院将继续积极投身房颤治疗领域,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给予病患更精准、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的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