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6日电 (李松涛)近来,泸州市合江县作为四川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区跨区域劳动关系合作示范样板,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搭建劳企平台。通过“示范引领+传帮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联络机制,发挥劳企双方在构建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国有企业带动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劳动纠纷协商自主、权利义务协商自治、和谐关系协调自为。整合部门力量,指导企业树立党建品牌,完善企业党群组织和调解组织,为平等协商搭建平台和阵地,建强“五型”鑫阳、“天华处处党旗红”等党建品牌,让职工有组织可依靠,有事好商量,天华化工集团、华艺陶瓷、金田纸业、永兴诚酿造等企业近几年实现劳动纠纷零投诉、零举报、零仲裁。
筑牢法治保障。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建立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常态化走访调研、摸底排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动关系情况,整合三方协调委员会力量,强化监管力度,以稳岗就业为宗旨开展争议隐患协同治理。2023年以来,一对一走访企业30余家,纾解问题100余起,为500余名农民工追讨到工资900余万元。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综合“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会调解+司法调解”五调联动,深化“县+镇(街)+村(社)+企业”联动格局,实现横向纵向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就近就地化解,高达77.8%的劳动争议调解率为劳资双方营造了更好的就业和营商环境。2023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扬为“法治建设优秀单位”。
创新优化服务。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吸纳退休干部、律师等社会力量担任调解员,受理超龄、超时效、伤残待遇、劳务关系纠纷等案件,创新“劳动维权+就业帮扶”相结合模式,成功帮助因劳动争议失业的150余人实现再就业。探索异地维权,依托已建立的“合永江”合作机制,畅通“合江—永川—江津”三地维权绿色通道,探索异地委托办案和文书互认,为重庆籍79名农民工成功追薪196万余元。实行案件分级分类处理,成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驿站”建立标准农民工工资速裁庭,开展法律咨询、案件审理、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等多项服务,化解劳资纠纷127起,涉及金额78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农民工服务保障先进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