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梁隆宇)民生无小事。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在纳溪区政协的指导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打造“有事来协商”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协商,听取群众“金点子”,让协商平台成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连心桥”。
从“心”出发,做好民生文章
白节镇白节滩社区粮站小区内道路一直是辖区居民的一块心病,由于路面硬化年限长,每逢雨雪天,到处坑洼不平、小区道路积水较多,给群众出行、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和白节滩社区“有事来协商”议事小组经过实地调研,在了解到情况后,广泛征求附近居民意见,通过议事协商。经过小区业主共同决议,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具体修路方案并于9月7日对小区道路进行重新硬化。
在施工现场,居民们能看到运输车、压路机等有序运作,虽然现场施工噪声大,却丝毫没有影响居民们的喜悦心情。此次硬化采用沥青混凝土对小区地面进行重新硬化,硬化面积600平方米,动用了运输车、压路机等机械,经过1天的整修,已将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焕然一新,平整的沥青路取代了原本坑洼积水的路面,极大的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看到崭新的路面,居民们纷纷高兴地说:“这段路修好以后,心情特别愉快,解决了我们出行难的困扰,环境也变美了。”
从“干”切入,建好美丽乡村
“一路通,百业兴。今年我们村2条水泥路已硬化投用,环社路也正在修建中,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再是想象,群众出行十分便利,发展柑橘产业、无籽金刺梨、乡村旅游也有了坚实的保障”,看着正在施工的福华村环社路,福华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骆敏对他们村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福华村道路修建只是白节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紧抓住“建设县域经济副中心”的契机,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居环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围绕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等重点工作,着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交通文章。目前,全镇已硬化公路总里程140.1公里,其中县道36公里,乡道50.2公里,村道53.9公里,15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
“现在白节的交通便利得很,从泸州过来只要30多分钟,走大旺竹海、山画山耍一趟也很方便。”家住泸州的白节籍村民王道洋如是说。
小道路蕴含大民生,道路畅通则民心暖。路面平整了,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更温暖了大家的心。下一步,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将继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小微协商”平台作用,更加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小切口”赢得“大民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