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工人日报

以蝶翅作画:用艺术的方式延续美好
2024年10月17日 09:20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编辑:曹惠君
记者体验制作蝴蝶画 记者邓孝禹摄
记者体验制作蝴蝶画 记者邓孝禹摄

  翩翩飞舞的蝴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总是被赋予美好的意蕴。而有一种职业,与蝴蝶相伴,以蝶翅作画,用艺术的方式将这种美丽留存、延续。

  9月20日,记者来到泸州,在“四川工匠”、蝴蝶画非遗传承人王世宏的指导下,迈入蝴蝶画的世界。

  一走进王世宏的工作室,记者便被一排排精妙的作品吸引。栩栩如生的老虎、油画质地般的自然风光图、磅礴大气的水墨山水画,走近细看时,才会发现一笔一画均由蝴蝶翅膀构成。“蝴蝶画也称蝶翅画,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死亡的蝴蝶翅膀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剪切拼贴而成的工艺画。”王世宏介绍道。

  构图完全利用蝶翅的自然形态、天然色彩、翅脉走向,这就意味着每一份作品都具有不确定性,想要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展现出来,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适合的蝶翅。“从事这一行,需要有坐得住的耐心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幼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接触蝴蝶画,王世宏出于热爱,选择从国企辞职,专注从事蝴蝶画的创作与教学。

  在创作一幅画期间,他常常在工作室里一“泡”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吃饭睡觉。“看着作品一点点呈现出来,就是乐在其中。”他说。

  采集的蝴蝶翅膀,要经过回软、展翅、防蛀、防腐、干燥、分类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开始蝴蝶画制作。

  作为初学者,用处理好的蝶翅“画”出一只熊猫,是记者的任务。

  卡纸上已经勾勒好熊猫的形状,选择蝶翅,剪出设计好的形状粘贴上去即可,看似简单的一项任务,在真正体验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

  蝴蝶的翅膀比想象中更脆弱,薄薄的一片捏在手中,稍稍用力就会损坏。记者用剪刀一点点小心翼翼地修剪,由于蝴蝶翅膀的质地不一,稍不注意就会多剪掉一大块。拼贴的过程,同样是一种考验,需要用刷子蘸取一些胶水填涂在卡纸上,再用镊子夹起修剪好的蝶翅,精准无误地对应覆盖上去,最后用手指按压平整。整个过程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有完全对应,则难以再将蝶翅完整取下,只能重新修剪;如果没有粘牢、反复按压,则会破坏蝶翅上的鳞片,影响光泽与美感。

  在专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熊猫的耳朵、四肢、眼睛……渐渐地显露出来。三个小时过去,一个完整的熊猫图案终于呈现在眼前。看着自己制作的蝴蝶画作品,记者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对蝴蝶画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当天与记者一同制作蝴蝶画的,还有慕名前来学习的学子。记者了解到,在创作之余,王世宏充分发挥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举办蝴蝶画制作技艺培训班上百场次,将这一非遗技艺带到更多人身边,发挥传统技艺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居家灵活就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帮助留守妇女、残疾人、困难职工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

  运用成百上千形态各异的蝴蝶完成的一幅幅精妙的蝴蝶画, 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蝴蝶之美, 也看到了艺术的更多可能。当泸州蝴蝶画被评为城市文化名片, 开拓出更多人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便延伸出了更厚重的创作意涵与社会意义。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