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4日电 (彭圣洲 周安礼)近年来,南充市蓬安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在助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展现了新作为、干出了新样子。
搭建载体 构建全覆盖协商平台矩阵
政协协商不是“和”政协协商,而是“在”政协协商。蓬安县政协着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全力实现协商有阵地、事情有人议。

2022年,蓬安县政协按照“学习交流的新载体、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协商民主的新路径、团结联谊的新平台”创建标准,启动首批“样板委员工作室”建设试点工作。“‘样板委员工作室’领衔委员人选经五轮选任程序产生。”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试点工作见实效、能带动,蓬安县政协建立起“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样板委员工作室”需每月上报一条社情民意信息,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委员读书、协商议事等活动,每半年至少为群众办理一件实事。此外,委员工作室运行情况被纳入相关委室和委员个人考核范围,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蓬安县政协目前共打造‘样板委员工作室’16个,相关委员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挖掘自身资源,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组织开展一线协商活动,助力解决实际问题。”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安县还按照“六有”标准,依托全县党群服务综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现有资源,纵向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协商平台88个。
“纵横交错形成的协商平台网格,将全县250名政协委员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导入网格全程指导开展协商,实现把协商平台建到基层一线、居民小区、群众身边,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机融合。”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中心 全方位精准谋划协商选题
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这不仅是政协上下的深刻认识,也是政协开展协商议政工作牢牢把握的一贯原则。
蓬安县政协聚焦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大事要事,把握工作关键节点,通过县委交题、政府点题、社会出题、委员提案等途径广泛收集,精选协商议题,在“大主题”下找准建言献策“小切口”。

一桩桩一件件,从“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助企纾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推进周子古镇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到“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每一次协商,蓬安县政协都精心组织、精选课题,坚持下实功、求实效、出实招、推动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助力发展实效。
同时,蓬安县政协还积极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发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通过参与界别小组、联合党支部等日常履职活动收集问题;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积极邀请提得出意见的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与商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确保协商议题选得准、针对性强、有效度高。
今年以来,蓬安县政协共收集拟协商议题350余个,讨论确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基层治理等重点议题148个,为“议政议到关键处”“建言建到点子上”打下坚实基础。
服务民生 全过程完善协商工作机制
“满意,非常满意!”日前,蓬安县罗家镇芭茅村党支部书记漆玉民向前来回访的县政协委员反馈,自从他上次在“集中供水管护公约协商成果转化评价单”上写下“希望工作人员定期巡逻”的建议后,就经常看见供水公司的工作人员过来巡检,基本上没有供水管网破损漏水的问题了。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如何用协商发扬民主、听取民声、汇聚民意,提升协商议事转化率,蓬安县政协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合力监督机制……
“持续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提质增效,沟通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集聚了力量。”蓬安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县政协将进一步用好“有事来协商”平台,紧扣中心大局、坚持履职为民、丰富协商民主,使蓬安政协“好声音”更加响亮有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