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稻麦”轮作 让“冬闲田”变身“增收田”
2024年11月08日 16: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8日电 (王超明 赵宇 梁隆宇)初冬时节,正是小麦种植关键时期,在纳溪区各镇(街道)闲置的农田里,村民们利用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翻土播种小麦,让“冬闲田”焕发新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在农田里播种小麦。王超明 摄
村民在农田里播种小麦。王超明 摄

  11月8日,在纳溪区合面镇新设村“稻麦”轮作种植区域,朱德刚等村民在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种业与种植业股负责人唐华的指导下,有的用旋耕机翻土,有的用农具开沟起垄,有的撒施底肥……他们分工有序、配合紧密,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

  “田地平整要精细,籽粒分布要均匀,底肥要施足……”唐华一边向村民们讲解小麦种植密度、底肥用量、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栽培技术,一边进行操作示范。随后,村民们活学活用,纷纷投入到小麦种植行动之中。

  “再生稻收割之后播种小麦,明年小麦收获后种植中稻,然后蓄留再生稻,使水稻和小麦轮作无缝衔接。”朱德刚表示,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等小麦长出幼苗后,根据生长需求合理施肥,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朱德刚是纳溪区合面镇新设村的种植大户,他留转了300余亩耕地发展农业产业,以前每年仅种中稻、再生稻,冬季时承包地不能产生效益,时常感叹心有余力不足。今年,纳溪区推广“稻麦轮作”种植模式,朱德刚便主动申请,将近100亩耕地作为试验田,如今,小麦寄托着朱德刚对丰收的期待,也承担着水稻种植新模式的探索。

  “稻麦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轮流种植水稻与小麦的农业耕作方式。在稻谷收获后,及时播种小麦,利用稻谷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小麦的种植能够抑制部分稻谷病虫害的发生,减轻农民防治病虫害的压力,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种植小麦,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单产提升。”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孔强介绍,纳溪区大力推广“稻麦”轮作的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纳溪区大力推广“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轮作模式,依托秋收后的闲置农田,全面开启秋冬作物种植工作,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创办示范样板、“零距离”技术指导等措施,壮大特色秋冬作物轮作规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