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打造贴心关爱型社区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4年11月11日 15: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1日电 (赖渝)“一是社区关爱群体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亟待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供需不平衡。二是缺少素质过硬、专业化高的关爱服务组织及人才。三是社区社会资源缺乏有效链接、辖区资源整合偏单一。四是社区关爱型服务缺乏特质及品牌效用。”近日,绵阳市涪城区城厢街道文昌社区相关负责人道出当地在探索社区治理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为此,文昌社区以四川省2023年省级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贴心关爱型”社区建设任务为工作中心,突出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主题。以基层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志愿者为支撑,社会资源协同的联动服务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关爱服务,探索出了一条“需求有回应、社会有服务、资源能下沉,以试点激活全局、以项目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善治”的文昌治理新路径,助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

  针对骨干居民有动机无能力、有需求无组织、缺乏领头羊的治理人才困境,文昌社区从人才提能、培育团队、建立关爱中心、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文昌社区致力于探索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石的“社区-社会组织-高校”共建联动新模式,全力驱动社区贴心关爱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遵循“需求引领、协同并进、资源共享、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项目紧密围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积极构建“两社一校”紧密合作框架,旨在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文昌贴心关爱治理平台。

  此外,文昌社区在贴心关爱社区建设中深入挖掘社区丰富文化资源,以党建文化资源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涵养、以革命文化资源作浸润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打造构建“人人知党史、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的“红色文昌”。

  系列实践带来的成效也很快显现。该社区打造了由17位专家组成的“社区治理智库”,并实施了文昌社区阶梯计划,为助理社工师考试提供专业辅导。此外,文昌社区分层建立了党员领袖、老年领袖、商圈领袖、文体领袖四支团队。同时,建立了“组织库”,培育了12支社区社会组织,并开展了13期孵化活动,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多元需求。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分别扩充至95人和65人。志愿队与专业队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居民自治能力,还有利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在文化资源整合与挖掘上,文昌社区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党建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编撰《文昌印记》读本以及文昌文化印记系列品牌文创设计,成功构建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社区。这种文化社区的建设和传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让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