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 中医药有何不为人知的秘密,川派中医又有哪些成果?中草药又藏着哪些健康密码?14日下午,万物皆可读——四川省图书馆citywalk“轻”阅读活动继续出发,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以“书海觅巴蜀医道,手作传中华药香”为主题,带读者开启中医奇妙时刻。

当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宣传服务部主任蒋林玲、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陈思绮担任主讲嘉宾,带读者以“博物馆奇妙游”方式,通过全景游览、“沉浸式”,回溯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解锁健康密码,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中医药奇妙游 在行走中探索中草药的健康密码
馆藏里得不少中医药“宝贝”让读者印象深刻。比如暗紫贝母,它是贝母中较名贵的一种,多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青海东南部。由于暗紫贝母主要是靠野生的供给,因此市面上价格较为高昂。当天读者打卡的暗紫贝母保存20余年,至今仍未褪色。
博物馆还陈列有秦汉时期各类医学医用竹简,带读者从片片简牍中,“简”述历史,“牍”懂中华,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其中还展有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部分竹简复制品。2012年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天回医简,经过十多年的修复、还原、研究,目前已整理出2万余字内容,还原为8部医书。该考古成果被命名为“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学术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有力地证明了20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已有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馆藏里还可以看见北宋针灸学家王惟一所创制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的仿制品,该铜人原型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外表刻有354个穴位,一旁用金字标明穴位名称。
当天,还设置了“四物汤”等药膳中医药标本制作体验、拍照打卡赢中医药文创等互动,带读者在手工操作中,闻香识药,学习中草药的功效用法。

闻香识中医 在路上“阅”精彩
四川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图书馆citywalk“轻”阅读活动如同一道清新的风景线,让读者在行走中、在漫游里感受阅读的力量,在“可阅、可读、可听、可品、可打卡、可欣赏”等多彩的文化形式里,深入“阅读”四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粹。
当前,中医药文化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向大众。“此次活动,将中医药元素结合年轻人的喜好推陈出新,既能满足年轻人对新鲜感的追求,又能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找到新的载体,让古老中医焕发新活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任玉兰介绍,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类博物馆,现有藏品共计6万余件(套)。主要包含中医和中药两个主题展区。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承办,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涌泉街道办事处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