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晚稻成熟 颗粒归仓 “稻虾轮作”富民增收
2024年11月19日 14: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 (陈星宇 刘健)眼下,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的晚稻陆续成熟,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晚稻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收割晚稻。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双加镇凉坳村晚稻收割现场看到,金黄的稻田连成片,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泸州野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者宋昭云正好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稻、脱粒、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片刻间,一大片水稻就全部收割完毕,“流”进路边等候的运粮车中。

  “相对于中稻来说,晚稻生长周期较长,成熟过程较为缓慢,且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为晚稻的结实灌浆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晚稻比中稻的米质更好。”宋昭云说,晚稻收获后的大米垩白度更低,米质更坚硬,在加工中不易断裂,整精米率相对于中稻提高了10%左右,市场价格自然也更高。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泸州野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积极探索“稻虾轮作”的种养模式,通过在种植水稻的同时投放虾苗,实现一地多收,确保土地利用率最大化。

  “在晚稻种植之后,我们在水田里投放一批虾苗,虾苗只需两个月成长期即可售卖。待晚稻收割后,我们继续投放虾苗,来年二月可收获第二批龙虾。接着放水晒田,3月中旬再次投放虾苗并栽种水稻,5月中旬达到商品虾规格,又可售卖一批龙虾。”谈及“稻虾轮作”的心得,宋昭云信心满满,他说,“稻虾轮作”在常规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一块地实现了两季稻三季虾的轮作模式,一亩地收成最大可达12000元左右,大大增加了土地的生产效益。

  据了解,泸州野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种植了55亩晚稻,预计亩产量近1000斤,总产量约5万斤。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于人工种植收割,每亩地种植成本降低了一半。“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积极探索‘三季稻两季虾’的轮作模式,力争把土地的效益做到最大化。”宋昭云说。

  近年来,龙马潭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借力“稻虾共作”新型种养模式,聚力打造“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全区中稻(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晚稻种植面积为200亩,稻虾养殖面积约1100亩,“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的稻虾混养新模式,有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绘就了富民增收新图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