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李女士是一位怀孕17周+的“准妈妈”,原本还沉浸在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中,但这几天却惆怅了起来。
因为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她,陷入了治疗困境——如果不治疗,可能因为病情加重影响胎儿安全;如果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所需的X射线,都可能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这道难题最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之下,利用国际先进的三维标测技术得以顺利解决。
两难:药物和传统手术都可能影响胎儿
三年多前,李女士就出现过无诱因的心悸,但是休息之后又能明显缓解。因为没有其他不适,她也没放在心上。近期,却因为再次出现心悸进了彭州当地的医院,入院时的心跳达到了190次/分,但血压却仅仅91/55。虽然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病情持续下去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流产。
经当地产急办紧急联系,李女士被转诊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省、市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及四川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心血管内科在诊治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学科团队急会诊,认为就目前的病情而言,药物不能根治李女士的问题,还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建议还是以射频消融的方式为疾病“断根”。“但是不能采取传统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方式。”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国澍说,传统的消融手术需要使用X射线进行引导,但X射线可能会对胎儿有潜在危害。
创新:无射线三维标测护航精准治疗
为实现患者的“绿色治疗”,心血管内科张震主任、刘汉雄主任医师主持团队展开了深入讨论,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零射线”心脏三维标测技术确保母婴安全。
“X射线引导的作用就是精准定位病灶,我们相当于把这个工作做到了前面。”杨国澍介绍说,术前利用三维标测系统可以精确定位李女士心脏异常电生理信号,术中依据定位位置实施“精准打击”即可。在完成前期的标测后,由资深电生理专家、护士组成的心血管内科团队介入手术团队为李女士正式开展治疗。
“整个治疗过程都感觉很安心,三医院专业、细心的医护团队让我充满信心。”李女士表示,术后明显感觉心脏不适感消失,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全家都放下了压在心里的“包袱”。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专业水平,也体现了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方向的创新与突破。下一步,团队还将继续致力于学术、技术的双突破,为更多心脏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吴平华 曹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