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望江楼公园紧抓杏梅季 大力发展赏花经济
2025年02月11日 16: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1日电 (唐倩)“春节后按理说是旅游淡季,但我们这儿的单日游客数量高达万余人次,2月的经营月收入预计将超过120万元。”2月11日,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的赏花人流仍然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据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当下公园正紧抓杏梅季,充分挖掘杏梅的文化内涵,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产品吸引市民游客。

一公里杏梅长廊。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供图

  走进望江楼公园赏梅景、树下喝梅茶,无疑是当下成都人幸福无比的“梅”好生活。一向以薛涛和竹文化而闻名的望江楼公园,栽种杏梅始于2016年。从此杏梅与翠竹以自然为画布,演绎了一场跨越色阶的视觉交响。“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如今这一片杏梅既是成都古时梅花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成都“花漾”经济的生动呈现。成都“花重锦官城”的美誉,随着杏梅在社交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而传遍四方。

  蜀地栽培梅花,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东汉扬雄著《蜀都赋》,即已提及“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到了唐代,成都与杭州成为东西部两大赏梅中心,一时间咏梅佳作叠出,如杜甫在崇州留下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宋代诗人陆游在成都写下的梅花诗篇就有六十余首,“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望江楼公园,一向是以薛涛和竹文化而闻名。因为薛涛生前爱竹,从1954年开始,公园开始在全国各地引种各种翠竹,至今已有超过500种,有“中国第一竹园”的美誉。2016年,崇丽阁下开始出现殷红的杏梅。从此杏梅与翠竹以自然为画布,演绎了一场跨越色阶的视觉交响。

  去年杏梅季,融合薛涛笺元素的杏梅季限定纪念票引发关注,公园趁势推出主题饮品“杏福美满”拿铁,受到了游客的热烈追捧。今年的杏梅季,公园更是推陈出新。除了新款杏梅饮品,公园还推出了杏梅元素竹编胸针、冰箱贴和汉服饰品等多款文创产品。前来赏花的游客,还可以领取新春杏梅季透卡,让“打卡”变得更有乐趣。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有关负责人称,小红书和短视频博主的打卡分享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望江楼公园的杏梅,也为公园的赏花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片花海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望江楼公园的杏梅,只是成都赏花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同季节的花卉如接力赛般绽放,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以蓬勃之势展现出无限活力。近年来,成都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城市建设与山水自然禀赋相融合。赏花经济的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赏花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望江楼公园内薛涛的浪漫、竹子的坚韧和杏梅的灿烂,在与成都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成都的文化魅力,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成都“花重锦官城”的美誉,将随着杏梅的频频亮相而传遍四方。(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