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记者 贺劭清 张浪)春日的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蓝天之下,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成都成环低碳环保科技园、君尚输配电及光伏充储预制舱钣金项目等多个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数十公里外的天府新区凤栖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整体环评成果,企业享受豁免政策,陆续“拎包入住”。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下,多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全面开工……
生态与工业和谐发展的图景,正是成都市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4年10月,成都定下目标,将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简称“立园满园”),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四链深度融合、竞争能力突出、运行机制高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围绕痛点定制“环保35条”经过前期多方调研,2025年伊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落实“进解优促”和“立园满园”决策部署高效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环保35条”),围绕产业园区发展的痛点、难点,量身定制“环保35条”。在服务支持园区优化提质、赋能增效方面,“环保35条”创新提出,选派生态环境局干部驻点服务园区,设立“环保三级园区首席”和专家帮扶团队定期对园区和企业开展上门“送政策、听诉求、解难题”服务等。
“环保35条”还从常态化为企业解忧纾困,为小微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探索非现场监管模式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等方面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做优做强。
2025年2月,双流区精量电子有限公司投资254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线扩建项目取得环评批复,这是政策措施明确承诺“受理即批复”以来办理的首个项目。变“园区跑腿”为“上门服务”,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从监管部门,到兼顾经济部门、服务部门的职能之变。
开年座谈会递重要信号
“这样的座谈会太好了,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的项目在环评审批过程中,缺失了部分材料,但项目开工在即,如何解决?”……
2月20日,“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暨落实“进解优促”和“立园满园”部署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成都举行。60余家成都企业负责人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要及分管负责人,审批处、大气处、应急处等相关职能处室“面对面”交谈。
在现场,除了“面对面”的讨论解答以外,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建立了“成都生态优园惠企线上会客厅”微信群。企业有什么问题情况第一时间提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快速、高效解决。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勇表示,环保部门将以座谈会为契机,认真吸收企业的意见建议,在未来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还将坚持“用户思维”,从项目包装策划、环境要素保障、产业低碳转型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天候办”“不分节假日办”“全程网办”,行政许可事项探索实现“合一申报、一次审批”;积极推出小切口、大成效、易兑现的微改革、微创新举措,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绿色低碳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天府新区凤栖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的“工业上楼”项目环评豁免探索,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政策破冰与服务重构,实现了监管逻辑向“共生共赢”的转型。未来,成都或将成为全国“生态赋能园区经济”的标杆,为高质量发展书写绿色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