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岳依桐)时序轮转,征途再启。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9000多万四川儿女以“拼”的劲头、“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在巴蜀大地上镌刻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

回望来时路,四川脚步踏实: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轰鸣,输送的不仅是清洁能源,更是西部崛起的澎湃动能;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蹄疾步稳,更紧密了区域联系、促进了协同发展。四川,正以昂扬之姿挺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头浪尖。
2024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6.47万亿元,增速领跑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第四极”;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筑牢国家粮食安全西南屏障……这一年,四川交出了一份“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答卷。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2025年伊始,四川便以雷霆万钧之势,集中推进总投资达11318亿元的2956个重大项目,彰显了四川在新的一年里“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

这是一卷立全局而谋一域的战略图景。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15+N”重点产业链,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同时,积极抢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赛道,抢先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产业……四川未来发展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前景更广阔。
这是一曲化潜力为实力的转型壮歌。四川绿色转型的深层变革中,氢能重卡穿梭成渝高速,电动船舶畅行长江航道,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要达到88%左右,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于雪山之巅点亮山河……四川实践为实现“双碳”目标探路先行,创新“关键变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增量”。
这是一张以全域约开放重塑经济地理的宏伟蓝图。在内陆开放新高地四川,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和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织密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领跑全国,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推动游戏动漫、数字服务“出海”,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蜀韵风华”与“全球浪潮”深度交融。
这是一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共富长卷。成都平原,10万亩智慧农田实现“无人化春耕”,北斗导航插秧机、无人机植保勾勒现代农业风景线;攀西河谷,阳光玫瑰葡萄、会理石榴通过“数字供应链”48小时直达北上广餐桌;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超700亿斤,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突破百万大关……四川用“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笔触,绘就城乡共荣新图景,解答协调发展的时代课题。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盆地意识”到“全局思维”再到“世界眼光”,今日之四川,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豪情,乘势而上、砥砺奋进,澎湃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