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黎:电力营销战线的雪域木兰
2025年03月22日 20: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2日电 题: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黎:电力营销战线的雪域木兰

  作者 王鹏 汤雁

  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寒风裹挟着雪粒呼啸而过。一位身形单薄的女性紧攥着手中的调研报告,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脸颊冻得通红,却眼神如炬——她是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李黎,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电力先锋。“企业经营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荣誉属于过去,我才走完万里长征第一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在加快建设,未来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更好。”近日,谈及刚刚获得的殊荣,她的话语铿锵有力。

图为李黎。受访者供图

  参加工作26年来,李黎先后从事工会群团、燃料管理、纪检监察、电力市场营销、电力线路等工作。她以川妹子的执着与热情、细致与灵活,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企业管理的多面手。

  在泸定水电站工作时,她带着一摞政策文件,开启漫长的协调沟通之路,脚步如旋转的陀螺,在政府、电网和高原之间不停歇地辗转近百次,用专业与执着为公司争取政策支持。公司同事都打趣说:“她的里程积分能绕地球一圈了,鞋跟磨平的次数比休假都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电站先后落实发电上网电价、电量计划,平稳渡过投产前期的经营难关,也为甘孜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她获评华电集团劳动模范,所在的市场营销部也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2015年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电力供应销售快速向市场化模式转变。当大多数人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未知性感到担忧时,她沉着应对,带领团队快速转变观念,化挑战为机遇,走遍四川各地知名企业调研,通过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耐心向用电企业宣传直购电政策、开展效益分析,为企业建立起第一手大客户资料,推动企业快速适应新的电力市场,成功转型电力销售模式。有客户评价她:“她脑子里就像装了芯片,什么专业资料、市场信息,一说一个准。”

  近年来,李黎致力于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该基地位于川藏交界的金沙江上游流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项目。为有效落实“西电东送”战略,确保基地清洁电能顺利送出,她忍受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年进入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十余次,带队研究电力送出方案,推动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送出工程加快建设。据了解,即将建成的横贯东西“电力高速公路”,将有效解决“把清洁电力从雪域高原送到千家万户”这一难题,为涉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0年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她和团队还全力开展金上清洁能源基地碳中和认证,积极打造全国最美零碳清洁能源基地。

图为李黎在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站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深耕电力营销15年来,李黎坚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的理念,持续攻坚克难。2020年至2024年期间,她长年奔波于四川甘孜、北京、西藏和湖北多地,发扬亮剑精神,相继落实了基地大型流域水电站的电力调度关系、电力消纳和电力交易机制,完成了市场营销体系架构、制度建设和投产发电策划,创新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外送消纳机制,实现了营销模式的突破,为金上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稳定的经营基础。

  李黎身上有一种刚柔并济的气质——眉梢含笑似春风拂面,言谈间却带着电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我们主任感染着我们,她特别有韧劲,从不怕困难,她总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部门小刘这句质朴的话语,最能说明她坚韧不拔的特质。植根于“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面对工作挑战,她展现出突破常规的魄力,当某条路径受阻时,总能另辟蹊径,“把墙转个弯绕过去”。这种精神在电力外送攻坚战中尤为突出——当各方的利益诉求产生冲突时,她以“削尖脑壳”的钻研精神,通过深度解读政策规则,成功实现电力送出,完成了“将政策转化为效益最大化”的突破。

  她的坚韧更体现为逆境中的韧性生长。面对艰巨的任务,她始终秉持“党委布置的工作必须完成”的信念,在强经营、重绩效的压力下,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位。即便被困难“压到地上”,她仍以“慢慢站起来”的姿态突破瓶颈。这种精神特质不仅赢得领导"韧劲十足"的评价,更转化为团队建设中的言传身教——她时常提醒年轻同事"生活与工作平衡"的重要性,将坚韧精神与人文关怀相融合。

  工作中的“铁娘子”,生活中却是“知心人”。每年她都会挤出时间随文艺志愿者到养老院义演,歌声刚落,又匆匆赶往贫困县为贫困家庭妇女送知识、送技能。“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在四川省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的“红旗大讲堂”上的这句话,让台下数百名妇女斗志昂扬。她在公司积极倡议“帮扶小天赐”行动。自2019年以来,她和公司员工一起为“小天赐”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并承诺资助至其成年。此外,她还化身“月老”,为12对青年牵线成功,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和家庭观。

  “女性的力量在于温暖他人时,也照亮自己。”谈及女性价值,她目光温柔却坚定,“要心怀大爱,柔可化春风,韧可破坚冰。”问她如何平衡家庭、事业和公益间的多重角色?她笑答:“哪有什么平衡,不过是把一天掰成48小时,把心分给每一份责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