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因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伴脊髓神经损伤饱受折磨的山区男孩小丁(化名),成功完成了高难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矫正手术并康复出院。
病情复杂:山区男孩的“驼峰之痛”
15岁的小丁来自雅江县牧区,因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弯导致身高仅155厘米,10多年前小丁曾于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不详)。在入院前1个多月时,小丁发现自己双下肢乏力,伴左侧大腿后侧疼痛,行走时加重。小丁在家属陪伴下,慕名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救治。
在入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其为“陈旧性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脊髓神经损伤 Frankel分级 D级”,局部后凸角度106度,需进行手术干预,否则可能会出现后凸畸形明显,脊髓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等。
技术精湛:完成“侧弯”脊柱的重生
鉴于患者严重的病情,在骨科脊柱矫形团队余彬主任的主持下,经过多次充分的讨论,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决定实施手术治疗,以更好的纠正脊柱畸形,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神经功能。主管医生赵登、张钟经过充分准备,实施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全程护航。手术成功将脊柱局部后凸角度由106度矫正至37度,术后小丁的脊柱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双下肢乏力的症状也完全改善,恢复正常的活动状态。
“感谢医生让我挺直了腰板,恢复了正常行走,还长高了12厘米。”出院当天,小丁与家人一起,手捧哈达激动地说。
“脊柱畸形是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主管医师赵登说,医院团队将继续努力,“早筛查、早治疗”,持续呵护百姓的脊柱健康。(吴平华 冷原娴 赵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