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郑建琼:浅析话剧《谁在敲门》的文人叙事视角
2025年04月08日 13: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为新时代立传——浅析话剧《谁在敲门》的文人叙事视角

  3月27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和重庆市话剧院共同打造的话剧版《谁在敲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该剧改编自川籍著名作家罗伟章的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谁在敲门》,由喻荣军编剧,王筱頔导演。

  话剧《谁在敲门》,是一部为时代立传的优秀作品。所谓为时代立传,即用表现时代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彰显时代的精神价值,让精神价值回归到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

  话剧《谁在敲门》将原著小说凝练在一个川东农村老人许成祥的生日、住院、葬礼及尾声监狱探监四个场景上,表现农村老人及子女辈与孙子辈在时代变迁中的际遇与命运,全景式地刻画出新时代农村发展转型时期人物的精神面貌,并在故事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彰显出时代的精神价值。演员演技精湛,舞台叙事清晰,结构完整,主题深刻,川味川情真切感人,带给观众非常好的观剧体验。

  在众多的人物中,串起全剧的灵魂人物是许春明,许家的老四,也是老人第三个儿子。他与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以及数十个侄儿侄女等人物形象相比最鲜明的特点是,他是一个文人形象,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知识分子形象。而全剧的精神价值,正是在许春明这个文人的叙述中呈现出来。作为剧中的主人公,许春明也不同于我们熟知的现代派文学中价值观模糊的文人,而是一个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具有新时代文人有担当胸怀坦荡的文人形象,《论语》云:“君子坦荡荡”,故许春明也是一个可以与数千年来文人士大夫精神一以贯之的文人形象。

  一、具有新时代独立人格精神的文人形象

  至诚,是许春明身上明显的人格特点,他没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西方叙事影响的“伤痕”文学及电影中文人身上带着伤痕的讳莫如深和欲言又止,而是植根于中华大地与乡村土壤的自立自强与坦荡真诚。他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因为他经历着参与着事情的全过程,所以他也快乐着剧中人的快乐,悲伤着剧中人的悲伤。而又由于他是从故事的发生地“燕儿村”凭借着读书学习走出大山的,并且成为了一位能够感知时代的优秀诗人,和一位具有较好的判断力洞察力的文学期刊的编辑,所以他能更理性客观深刻智慧地成为故事的讲述者,甚至成为时代的代言人。他有更全局的视野,能共情同情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面对时代的变迁,他沉着坚韧,不怨天不尤人,如切如磋,能守正敢创新,展现出一种文人的正气与君子形象。这样的形象可以让无数的人产生时代的共鸣,虽然主人公身上有很多不如意,但精神价值的积极向上,健康崇高,足以带给人阳光温暖的力量,给人以精神的鼓舞。

  原著小说作者罗伟章先生曾说,创作小说要把握住其中的变与不变。如果说许春明的新时代的文人形象突破了以往伤痕文学时代的文人形象是“变”,那回归千百年来的文人士大夫精神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不变。

  二、回归传统文化价值的文人人格形象

  许春明是整个大家庭责任的担当和道德良心的维系者。面对家人,他身上展现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应该有的道德品质,对故土的忧心与热爱,对父亲的孝顺与崇敬,对兄弟姐妹的照顾与关怀,对晚辈的慈爱与引导,皆是中华美德内涵。他明是非,对姐夫一家虽有感恩,但也对作为村干部的姐夫在工作中的掩盖事故死亡数据感到不认同,他如古代的君子士大夫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应对着家人和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心怀明德,严谨恭敬。他作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又作为理性客观的故事叙述者,呈现出来的叙述角度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正统的叙事角度,正史的叙述视角,这是一种守正的力量,客观且崇高。这是千百年来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这样的叙述视角,就是在让正义得到彰显。在全景式的故事中,正因为有了许春明这个角色守正的力量,其他角色的邪与正,也就一目了然。自古以来,以文化人,在传统儒家精神彰显的时代,就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所以,许春明作为一个有着传统文人人格精神的形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让当下的文艺创作,回归到了维系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精神一以贯之的道统。

  三、具有新时代川渝文化与独立精神的文人形象。

  近段时间以来,川派文化屡屡在不同领域带来现象级的作品,如李子柒的乡土及非遗短视频,刀郎的音乐及演唱会,饺子导演的两部《哪吒》电影,以及最近突然爆火的短剧《家里家外》等,在其所在领域皆因其独特的文化叙事而独树一帜,小说版《谁在敲门》与话剧版《谁在敲门》也一样,都是源于川渝文化精神的独特的文化叙事。总的来说,这些现象级的文艺作品都是基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十年磨一剑”文艺创作精神,都有着独特的文艺价值观,都在坚定地传递着创作者的文化自信,在为时代立言。优秀川派文艺作品的横空出世,与四川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有关。跟其他作品相比,《谁在敲门》更彰显文人文化精神的传承,这应该与小说原创作者的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有关。小说作者罗伟章先生,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198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生活和成长和工作都在巴蜀大地,巴蜀大地与沿海及其他一线城市快节奏相比,相对比较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比较独立的文化和教育氛围,孕育了如罗伟章这样的新时代文艺创作者的独立人格精神。

  总之,相比较于小说版《谁在敲门》对人性心理的铺陈与刻画,话剧版凝练的四个场面,通过一声声敲门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一句句闲谈交流,串起二十多个人物形象,再通过转场环节许春明的叙述,凝练地揭示了作品中的精神价值。虽然与原著小说相比,叙述的张力也许稍显不足,但话剧版直观的叙事,清晰明了,无论对文学作品还是对作品中的精神的传播,都直接有效,推广开来,一定会很好地做到以文化人,故堪称是一部为时代立传的优秀作品。(作者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郑建琼)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