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伍排勇 刘毅)“今年我们又栽种了30亩吊瓜,加上前年种植的20亩,这一片共有50亩,吊瓜连成片。”4月28日,在汶川县水磨镇郭家坝村,副主任刘建斌正带领20多位村民在吊瓜基地内开展瓜棚搭建工作。基地内,刚栽种的吊瓜幼苗已经成活并泛出阵阵绿意。

这些天,正是吊瓜种植的关键时刻,村两委从浙江长兴采购的3000余株吊瓜幼苗已经全部栽种完毕,为给吊瓜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村民们正在搭建瓜棚,为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搬运钢管,有的负责安装,有的负责绳索和网格搭建,山林间处处是忙碌景象。
水磨镇郭家坝村地处高半山,长期以来,当地面临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村集体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2023年村两委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在东西部协作支援中,流转村民20亩土地尝试发展吊瓜种植。

“吊瓜种植当年就能结果,而且每年产量还会逐渐增加,去年我们吊瓜采收3000多斤,实现经济收入4万余元。”刘建斌说,看到吊瓜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今年村两委又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又从村民手中流转30亩土地大力发展吊瓜种植。
“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愿回来种地,有了这个吊瓜产业,村民不仅能够出租土地,还能为村里的留守老年人提供就近打工的机会。”刘建斌表示,引进吊瓜产业,村民不仅每年有3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金,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去年村民在吊瓜基地内进行栽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共发放工资9万余元。
“这个吊瓜产业经济价值比种地强多了,平时种植玉米一年收入就是养两头猪,还很费人工。”村民张军一家,自从吊瓜基地建设以来,他便流转土地6亩,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1800元,平时还能在吊瓜基地内以每天100元的价格打工。一年还能挣上几千元。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下,来自浙江长兴的吊瓜特色产业在汶川县落地生根,而吊瓜在生产种植过程中也无需耗费过多管理,属于一年种植多年采收的“懒人作物”,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自我生长能力,既能节省劳动力成本,又能实现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轻松高效的新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