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当社区里有了中医馆 四川天府新区解锁家门口的“健康密码”
2025年05月22日 18:41 来源:中国网 编辑:尧欣雨

  “陈医生,我今天顺路来扎个针灸!”早上九点,赵阿姨送完孙子上幼儿园,熟门熟路地拐进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里,28岁的中医科副科长陈玉珠正在给二胎妈妈做产后调理。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化中医药服务布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目前,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占比达56.0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88%,0-36月龄婴幼儿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攀升至94%。

  “中医+体重管理”,丰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涵

  在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期间,四川天府新区将传统辨证施治与现代健康管理融合,探索出一条“治未病”与科学减重协同并进的路径。

  天府新区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团队通过电针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配合个性化饮食管理方案,帮助居民杨女士成功减重8.2公斤,腰围减少12cm。“治疗过程几乎没有不适感,配合医生制定的饮食计划,现在血压也更稳定了。”杨女士说。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推广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希望让更多群众通过传统中医养生方式,获得更便捷、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创新诊疗模式,实现中西医技术优势互补

  “为提高群众的就医满意度,我们现在看病是团队围着患者转!”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罗玉琼介绍。

  该院组建的跨学科“铁三角”团队,由医师、康复技师和护师构成,实现中西医技术优势互补,让患者从挂号到康复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据统计,该服务模式已累计服务5万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5%。

  74岁的安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脑卒中后,她通过“电针+艾灸+中药+现代康复”的综合方案,8个月就从卧床恢复到持拐行走。“以前要跑多个科室,现在一个团队全搞定。”安女士说。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居民就近享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服务。”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中医药特色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融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站式”健康管理,女性健康管理中心交出亮眼答卷

  产后康复、科学减重、体质调理……四川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建立全周期女性健康管理中心。

  “以前生完孩子调理身体要跑多个地方,现在半小时就能完成全套评估!”周女士在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体验,反映了四川天府新区基层医疗服务的创新变化。

  该中心中医科副科长陈玉珠带领团队,联合家庭医生、康复科及护理人员,建立了全周期女性健康管理中心。55岁的王阿姨通过中药治疗+耳穴贴压+盆底电刺激治疗的综合调治方案,困扰她的更年期潮热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该中心通过“家医评估+中医手法干预+现代康复技术+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已累计服务超800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8.2%。

  服务下沉,让中医守护融入日常生活

  在新兴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废弃矿泉水瓶装砂砾变身握力训练器,旧毛巾改造为弹性阻力带,这些“土味康复器具”广受欢迎。

  70岁的张大爷边用绿豆瓶练习改良八段锦边说:“这些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巧思,比专业器材还顺手!”

  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以“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健康咨询、“十进”活动等多种活动,覆盖2440余人次,发放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近650份、中医药文化宣传册1000余份。

  下一步,四川天府新区将持续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化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合作,强化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基层中医巡回医疗工作,推进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全方位提升服务能级,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