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长虹“AI+数据”双轮驱动 “数据炼金”赋能智造升级
2025年06月30日 13: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0日电 (袁牟知博 岳依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四川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的公示》中,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虹”)旗下子公司的八个智能工厂上榜。

  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长虹“AI+数据”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对内,将覆盖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的万亿级工业数据锻造成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数字黄金”;对外,通过延伸数据要素价值,以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担当赋能全产业生态。

  这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程的“制造业老兵”,正用独具特色的“数据炼金术”,演绎着中国制造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进化路径。

长虹控股集团。 长虹控股集团 供图

  从车间纳米级控制到全链条数字协同

  走进长虹智造车间,部署其中的高精度粒子传感器网络像是无数个“电子哨兵”,实时采集电流密度等数据,构建虚拟仿真系统,为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将镀层厚度控制精度提升至纳米级。

  长虹新能源联合长虹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电池智能化高速生产线上,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人效提升25%,废损率下降30%至50%。

  与产线形成协同的是车间旁的“数字指挥舱”,实时刷新的智慧大屏上显示着长虹新能源集控中心的生产计划、实际产量、设备生产效率等关键指标,为智能制造的精细化生产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撑。

  聚焦产品端,长虹AI电视、AI节能空调内置的智能模块可以持续采集用户交互与运行状态数据,经数字管理中心分析,形成“技术应用-数据采集-需求反哺”的研发闭环体系。

  而长虹员工则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熟练地与数据打交道。海量数据不再令人眼花缭乱,而是变为有序、有效的信息宝藏,为精通“读数据”的他们提供生产决策指引。

长虹新能源锂电智造生产线。 长虹控股集团 供图

  这些案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而生产环节的数据精准采集与深度应用,只是长虹数据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虹积极开展数据要素技术研究及落地应用探索,制定“1+4+6+N”的长虹数据要素总体规划,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企业级可信数据空间。

  其主要功能架构包含1个数据流通利用服务平台、4个数据基础能力模块、6个数字业务中心,充分发挥工业制造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据要素的重要作用。

  在多数企业仍在探索企业内部数据贯通之路时,长虹对数据要素的价值探索早已延伸至产业生态层面。

  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现集团全链条数字协同外,企业级可信数据空间还可通过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接入企业、科研机构、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发布典型数据产品,打造N个跨区域、跨行业数据典型示范应用场景,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数据价值破圈从供应链到“共赢链”

  在高效、安全的供应链日益成为企业重要保障的当下,大多数中小企业却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困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高昂的成本却难以承受。

  而长虹以其自主打造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技术支撑,将供应链重塑为“共赢链”。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横向跨越8大行业,纵向贯通9大领域。 长虹控股集团 供图

  该平台运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成功打造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智改数转”解决方案、N个典型应用场景的“1+3+N”的服务模式,解决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诸多难点痛点。

  智慧供应链正是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据介绍,长虹的智慧供应链能力已经赋能千行百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化、大企业“销研产供服”一体化,并创新打造以销定产、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不止于此,该平台还创新探索“长虹模式”的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生产实绩、库存台账等核心数据资源,构建起面向2500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体系。并通过数据信用评估替代传统抵押担保,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超50亿元。

  据了解,这一创新实践形成的“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还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印证了数据要素在破解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难题中的关键作用。

  当然,数据价值释放的核心前提是构建安全可控的数据流通体系。作为激活万亿级市场的数字枢纽,可信数据空间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指导下,长虹基于虹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和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作为首批通过TDSA功能测评的技术平台,虹雁的作用类似“保险柜”,在该空间内,再庞大的数据量也可实现安全流动。

  “下一步,长虹将加强与生态合作伙伴协同,打造标杆应用案例,持续推动可信数据空间核心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将企业数据、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有机结合,发挥数据规模化应用的价值。”虹雁可信数据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从纳米级的精密工艺控制到亿万级的产业价值赋能,长虹“数据炼金术”的本质是一场制造业的“基因编辑”:当数据洪流穿透生产、研发、供应链的边界,就像染色体重组般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制造业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必然跃迁,更是长虹用实践书写的可复制的“数字密码”。

  据了解,长虹将持续推动“AI+数据”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双重突破,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虹方案”,为全球产业链重构贡献中国智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