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南部致富带头人江山:扎根乡土 谱写新时代“渔光曲”
2025年07月11日 10: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夏雨婷)在阳光照射下,南部县八尔湖波光潋滟。林家垭村的400亩虾塘迎来丰收盛景。清晨薄雾中,工人们划着小舟穿梭于水草丰茂的塘间,一网网青红透亮的小龙虾跃出水面,溅起晶莹水花,农场负责人江山的脸庞笑意盈盈,这位扎根乡土的女企业家,用十年光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渔光曲”。

江山在查看龙虾长势情况。夏雨婷 摄

  养殖逐梦:一塘清水蕴生机

  2014年,在外打拼的江山偶然接触到生态养殖理念。“八尔湖的水这么清,为什么不能培育出优质水产品?”怀揣着对八尔湖的热爱,她毅然来到南部创业。

  初入行的她连虾塘PH值都不懂,白天钻进塘口观察虾苗习性,夜晚挑灯研读养殖手册,还多次赴湖北、江苏拜师学艺。经过三年摸索,她发现本地水稻轮作虾塘模式易淤积病害,果断流转土地打造专养塘,引入活水循环系统,就此拉开生态小龙虾养殖的序幕。

  “虾的底板净不净,全看这一塘‘水下森林’。”江山带着技术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构建起“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的复合生态系统:上层漂浮植物遮阴降浊,中层沉水植物供氧净水,底层微生物分解残饵。

  为攻克饲料配比难题,她将冰鱼碎与玉米粕按季调配,夏季增投黄豆提升虾壳硬度,冬季添入小麦胚芽增强抗寒力。“我们的虾每天吃20元1斤的定制餐,住的是净化循环的‘湖景房’,个个都是肌肉结实的‘健身达人’。”正是这份执着,让她的虾塘亩产突破250斤,比传统养殖高出30%。

  品质突围:带富乡邻润桑梓

  2021年,小龙虾市场遇冷,江山却借机打响品牌战。创造出“活力分拣流水线”:活虾入筐先过“活力关”,剔除软壳萎靡个体;再经“品相关”,筛选出腹白腮净的优质虾;最后严控“规格关”,按每只7钱以上的标准装箱。

  这近乎苛刻的要求曾让工人叫苦不迭,但当她带着样品跑遍川渝农贸市场,客户们“开箱即见虾钳高举”的惊叹验证了坚持的价值。如今“八尔湖清水虾”已成为成渝生鲜平台的免检产品,旺季日销2000斤仍供不应求。

  在江山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分拣车间里,30余名当地村民练就了“3秒辨虾”的绝活。“江大姐不仅给我们提供工作岗位,不仅教技术。”正在打包的村民刘翠华笑着说。

  通过“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收购”的联农模式,她带动周边10户村民发展清水小龙虾养殖近80亩,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江山的下一个目标,是建起小龙虾深加工厂,让“八尔湖红甲”游向全国,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夕阳西下,波光中水草摇曳,亿万尾虾苗正茁壮成长,乡村女企业家江山习惯性地在塘边查看增氧机运行情况,以匠心守护绿水青山,用实干坚守创业初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