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5日电(伍排勇 朱春悦 陆李帷韬)“目前,我们种植的这批山桐子已经3年多了,基本上都在结果了。”7月14日,走进汶川县水磨镇盘龙溪村,在大地葱茏的群山间,一种被誉为“油葡萄”的山桐子树长势茂盛,正陆续挂果。盘龙溪村党支部书记廖兵介绍,2022年为发展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作物,村两委经过多方走访考察,引进了油料作物山桐子并尝试种植。

“第一年试种了200多亩,效果还可以,成活率也比较高,第二年我们合作社又发展了200余亩,一共有20余户村民参与进来。”廖兵表示,随着山桐子种植成功,合作社又发展了200亩进行种植。
何为山桐子?廖兵表示,这种植物是一种耐干旱、耐盐碱的优质植物,其种子富含油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谈话间,廖兵随意从公路边扒开一棵山桐子树丛,只见一串串青涩的小果子就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这些果子成熟了都会变成红色,特别漂亮。”廖兵乐呵呵地说道。

目前,盘龙溪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共种植了400余亩山桐子。今年,这批树苗已经陆续结果,预计每亩土地在挂果初期能够实现1000余元的经济收入。逐渐达到挂果高峰期每亩产能有3000至4000斤果实,按照目前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每亩能够增收4500元至6000元。
“去年,我们村两委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利用村集体荒山荒坡又种植了300余亩,以此来发展壮大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廖兵说,合作社在发展种植的同时,村两委也利用集体荒山荒坡进行种植,在持续扩大山桐子种植规模的同时,也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我们家种植了10亩地,有300多窝,现在基本上都成活了,今年估计有一些收入。”今年85岁的盘龙溪村民易正学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自己在玉米地里种植了山桐子,按照目前的挂果情况,估计每亩有1000多元收入,他表示现在已经比种植玉米强多了。
目前,除了水磨镇,其他一些镇也在尝试着发展山桐子种植。下一步,村民还可以探索“山桐子+N”的林下经济种植模式,让自己的土地释放出叠加效益,更好地实现“一地双收”的目标。
据了解,山桐子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油料植物,因含油量高且品质优良而备受市场青睐。除此之外,山桐子根系发达,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结构改善。更重要的是,山桐子的生长也可以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水磨镇盘龙溪村山桐子种植的成功实践,下一步,将在汶川县进行推广种植,同时,为延伸产业链,汶川县还将加快建设山桐子精深加工生产线,同步开发“山桐子+文旅”等新业态,推动山桐子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高”进行跃升,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更新。
山桐子这种被誉为“油葡萄”的新兴作物,正悄然改写汶川当地的产业版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