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北川经济向优向新:产业提质升级 多项指标亮眼
2025年07月23日 10: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3日电 (邓琴 杨秀玲)今年上半年,北川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科技创新延伸链条、业态创新促进融合、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多项指标持续攀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正以产业提质增效、扩能升级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北川白山羊。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夯“基”提效:生态禀赋撬动价值链跃升

  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核,北川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3.5%。在做优特色产业的同时,不断推动生态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化。

  依托北川丰富水资源和良好水生态优势的鲟鱼全产业链正在加快完善,仅桂溪镇年产量预计达170万斤,年产值超3000万元;传统白山羊产业全面提速,革新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建设良种繁育体系,新建标准化圈舍1.2万平方米,全县现存栏达5.4万只;万亩苔子茶园则走出“茶+旅+研学”的融合路径,延伸出研学体验、民宿餐饮等多元消费场景,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春茶均价提升至270元/公斤。

  更大的红利来自生态价值的释放。作为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桃龙藏族乡九成村探索出林下“黄连+”复合种植模式,预计林下作物亩产可达9万元。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成国家森林养生重点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的多重效益。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增长5.5%,北川的“生态红利”正持续转化为实打实的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的成色愈发鲜亮。

绵阳晟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新”提质:科技含量驱动产业链进阶

  结构“深变”,正在成为北川制造业的新关键词。今年上半年,北川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速7.9%,利润同比增长35.1%,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3.5%,技术密度和含绿量“双升”,产业结构加速向“优”而行。

  通航产业园形成“有人+无人”等通航装备制造体系和“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唯恩科技的成套设备加工生产线高效运转,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62%。中联水泥“智改数转”,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树行业绿色样板。晟氏健康科技则跻身“省级瞪羚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创新驱动之外,制度供给同样精准有力。上半年,北川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以问题导向破难题、解堵点,为民营企业扩能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2.4%,展现出市场主体对发展环境的坚定信心。

巴拿恰上演民俗表演。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融“文”提能:文化内核拉动消费全新局

  第三产业加速提能,正成为北川高质量发展的“柔性支撑”。上半年,三产增加值达31.78亿元,同比增长7.6%,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文化的“温度”,带动消费的“热度”。北川以非遗活化带动创意供给,推动“文化产品”向“市场商品”加速转化。羌绣成功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成为“指尖经济”的代表。上半年,羌绣、草编等非遗产品销售额达2.5亿元,出口额突破3000万元。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8.5%,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亿元,增长7.2%。

  文旅新场景持续出圈。大熊猫动植物园开园、“行走的思政课堂—北川驿站”主题活动开展、《云朵上的尔玛》实景剧发布、《少年禹传奇》动画片登陆央视少儿频道暑期档等,北川依托“大禹、大爱、大熊猫”三张名片,上半年共接待游客705万人,带动住宿业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20%,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

  文旅融合、消费提振,不仅创造了热度,更托起了三产“硬指标”,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北川始终把稳作为底色,把进作为目标,不仅实现了经济数据的“上行曲线”,更完成了产业质态的“跃迁升级”。下半年,北川将持续围绕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为全面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川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